李凭箜篌引
唐代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复制

完善

李凭箜篌引-音频朗读

赏析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它是一首描绘箜篌演奏的美妙音乐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这里用“吴丝蜀桐”代指制作箜篌的精良材料,说明琴音之好。而“高秋”则点明了演奏的时节。后一句“空山凝云颓不流”则生动地描绘了音乐响起时,连山间的云彩都被吸引,仿佛凝固不动。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两句通过神话传说中的江娥和素女的反应,来衬托出李凭箜篌演奏的感人至深。江娥因音乐而哭泣,素女则为之忧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描绘音乐的动人之处。音乐高亢时如昆仑山的玉石碎裂,清脆悦耳;音乐婉转时又如凤凰的鸣叫,悠扬动听。而“芙蓉泣露香兰笑”则形象地描绘了音乐带给人的情感变化,既有哀愁也有喜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这里“十二门”指的是长安的城门,暗示音乐传遍京城。而“二十三丝”则指箜篌的弦数,形容音乐能打动天上的紫皇(即天帝)。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句诗用女娲炼石补天的神话传说,来比喻李凭箜篌演奏的音乐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音乐响起时,仿佛能撼动天地,甚至引来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两句通过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音乐的神奇力量。音乐甚至能让神山上的神妪学习演奏,让深海的老鱼和瘦蛟都为之起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描绘吴刚(吴质)倚着桂树不睡觉,以及玉兔被露水打湿的情景,进一步渲染了音乐的感染力。连天上的神仙都被音乐所吸引,忘记了休息。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动人之处。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复制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二
音乐之美:“吴丝蜀桐张高秋”开篇即以吴地的丝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箜篌,在高秋时节弹奏,表现了音乐的高雅。 自然响应:“空山凝云颓不流”形容音乐之美,使得空山中的云彩都凝结不动,聆听这美妙的乐声。 神话人物:“江娥啼竹素女愁”通过神话中的江娥和素女听到音乐而感动落泪,进一步强调了音乐的感染力。 李凭弹奏:“李凭中国弹箜篌”点明了弹奏者李凭,以及箜篌这种乐器。 音乐效果:“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形容音乐时而清脆如玉碎,时而高亢如凤凰鸣叫,时而柔美如芙蓉泣露,时而欢快如香兰盛开。 天地动容:“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通过十二门和二十三丝,形容音乐的力量,连天宫都被感动。 神话典故:“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借用女娲补天的神话,表现音乐的震撼力,仿佛补天的石头都被震破,引来了秋雨。 梦幻奇景:“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通过梦境中的神山、神妪、老鱼和瘦蛟,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音乐境界。 月宫影响:“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通过月宫中的吴质和玉兔,表现了音乐之美,连月宫都受到影响。

复制

李凭箜篌引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是一首描写音乐魅力的诗。通过生动的想象和瑰丽的比喻,李贺展现了箜篌音乐带来的神奇效果,让读者仿佛亲临其境,感受到了音乐的震撼和魅力。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这句诗描绘了乐师李凭在深秋时节,用吴地之丝和蜀地之桐制成的箜篌弹奏音乐。音乐响起,连空山中的云彩都为之凝滞,仿佛失去了流动的能力。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里通过传说中的人物江娥和素女来烘托音乐的感染力。江娥因思念丈夫而啼哭,素女则因悲伤而忧愁,但她们都被李凭弹奏的箜篌音乐所感动。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这两句诗通过奇特的比喻,进一步描绘了音乐的神奇效果。音乐声如同昆仑山玉碎的声音,清脆悦耳;又如同凤凰鸣叫,高亢激昂。同时,音乐又如同芙蓉泣露,香兰含笑,既有哀怨之情,又有喜悦之感。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这句诗通过“十二门”和“二十三丝”来指代长安城和箜篌的琴弦。音乐声在长安城的十二个城门之间回荡,融化了寒冷的月光;同时,二十三根琴弦也感动了天帝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这里用女娲炼石补天的传说来比喻音乐的震撼力。音乐声如同女娲炼石补天时的巨响,震撼人心;同时又如同石破天惊,引发了秋雨的降临。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这句诗描绘了音乐带来的神奇效果。乐声传入神山,连神妪都为之动容;同时,老鱼和瘦蛟也被音乐所感染,在波浪中跳跃和舞蹈。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最后两句诗通过吴刚和玉兔的形象,进一步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吴刚被音乐所吸引,倚在桂树上久久不眠;而玉兔也被音乐所感动,露水斜飞,打湿了它寒冷的身体。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瑰丽的比喻,生动地描绘了箜篌音乐的神奇效果,展现了音乐的无穷魅力和感染力。

复制

译文

用吴地的丝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箜篌,在高秋时节弹奏。空山中的云彩都被这美妙的乐声吸引,凝结不动。神话中的江娥和素女听到这音乐,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李凭在中国弹奏箜篌,音乐清脆如昆山玉碎,高亢如凤凰鸣叫,柔美如芙蓉泣露,欢快如香兰盛开。音乐的力量使得京城十二门的冷光都融化了,二十三根弦的振动连天帝都被感动。 音乐的震撼力仿佛女娲补天的石头都被震破,引来了秋雨。在梦中,我仿佛进入了神山,教导神话中的老妇人。老鱼在波涛中跳跃,瘦长的蛟龙在水中起舞。 月宫中的吴质被这音乐吸引,无法入睡,倚靠在桂树上。露水斜飞,打湿了寒冷的玉兔。

复制

完善

注释

李凭:箜篌演奏家。 吴丝蜀桐:吴地的丝和蜀地的桐木,指制作箜篌的材料。 江娥:神话中的湘水女神。 素女: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昆山:地名,出产玉石。 芙蓉:荷花。 十二门:指京城的十二座城门。 紫皇:天帝。 女娲:神话中的创世女神。 神妪:神话中的老妇人。 吴质:神话中的月宫仙人。 寒兔:指玉兔。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