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苜蓿
唐代

王翰

东皋雨过土膏润,采撷登厨露未晞。

生处碧条侪苋藋,糁时白粲埒珠玑。

阑干敢效诗人讽,顑颔多惭战马肥。

还胜红蓝遍中国,冶容争不济年饥。

复制

完善

食苜蓿-音频朗读

赏析

食苜蓿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苜蓿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农事的热爱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诗人用“东皋雨过土膏润”开篇,生动地描绘了雨后田野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采撷登厨露未晞”表达了对苜蓿的珍视,以及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尊重。诗中的“生处碧条侪苋藋”和“糁时白粲埒珠玑”进一步强调了苜蓿的美丽和珍贵。最后,诗人通过对比“战马肥”和“顑颔”,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复制

食苜蓿的赏析二
王翰的这首诗以苜蓿为载体,巧妙地表达了对农民的敬意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诗中的“东皋雨过土膏润”不仅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农事的热爱。而“采撷登厨露未晞”则展示了农民对苜蓿的珍视,以及他们对食物的尊重。诗人通过对比“顑颔多惭战马肥”和“红蓝遍中国”,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和不公,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复制

食苜蓿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苜蓿的赞美,传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尊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王翰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苜蓿的美丽,如“生处碧条侪苋藋”和“糁时白粲埒珠玑”,使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晶莹剔透的苜蓿。同时,诗人通过“阑干敢效诗人讽”和“顑颔多惭战马肥”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最后,诗人以“还胜红蓝遍中国,冶容争不济年饥”作为结尾,强调了苜蓿在饥荒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对农民生活的重要意义。

复制

译文

雨后东边的田野土地湿润,采摘苜蓿准备进厨房时露水还未干。苜蓿的绿色枝条与苋藋相似,撒在米上晶莹剔透,如同珍珠和美玉。 我站在栏杆边,敢于效仿诗人的讽刺,看着自己面黄肌瘦的样子,感到羞愧,因为战马还肥壮。这苜蓿胜过那些遍及中国的红蓝花,它的美丽容貌怎能不帮助度过年景不好的饥荒呢?

复制

完善

注释

东皋:东边的田野。 土膏:肥沃的土地。 润:湿润。 采撷:采摘。 登厨:进入厨房。 露未晞:露水还未干。 碧条:绿色的枝条。 侪:同辈,这里指同类。 苋藋:一种植物,即苜蓿。 糁时:撒的时候。 白粲:形容米粒晶莹剔透。 珠玑:珍珠和美玉,形容珍贵。 阑干:栏杆。 敢效:敢于效仿。 诗人讽:诗人的讽刺。 顑颔:形容面黄肌瘦。 惭:羞愧。 战马肥:战马肥壮。 红蓝:指红蓝花,一种染料。 冶容:美丽的容貌。 争不济:怎能不帮助。 年饥:年景不好,饥荒。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