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前右植石榴左植脩竹是年蝗灾竹为所食石榴味苦感而有作
芳树吐佳花,时近君子居。
君子惜芬香,且爱枝叶敷。
外饰内不德,细叶含辛毒。
妖蝗群飞来,四野无嘉谷。
此木免噬啮,为尔受性独。
所喜彼偶存,所悼惟脩竹。
抗节异群木,畜甘胜诸菽。
坐见颜色改,无复青阴穆。
向恶尚免祸,外直恒遭戮。
转首霜节至,问讯南窗菊。
讲堂前右植石榴左植脩竹是年蝗灾竹为所食石榴味苦感而有作-音频朗读
赏析
讲堂前右植石榴左植脩竹是年蝗灾竹为所食石榴味苦感而有作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比石榴和竹子的特质,表达了诗人对德行与外表的深刻思考。石榴虽然外表华丽,但内心缺乏德行,而竹子则以其坚韧和清高著称。诗中的蝗虫象征着灾难,而石榴和竹子的不同反应,反映了诗人对于面对灾难时不同态度的思考。最后,诗人以询问南窗边的菊花结束,可能是在寻找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美好。
讲堂前右植石榴左植脩竹是年蝗灾竹为所食石榴味苦感而有作的赏析二
王翰的这首诗以自然景象为载体,隐喻了社会现象和人生哲理。石榴和竹子的对比,不仅是对自然物的描绘,更是对人性的探讨。石榴的华丽外表和内在的毒素,暗示了社会上那些外表光鲜而内心险恶的人。而竹子的清高和坚韧,则代表了诗人所推崇的君子品质。诗中的蝗灾,可以看作是对社会动荡和灾难的隐喻,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君子在逆境中保持本性的期望。
讲堂前右植石榴左植脩竹是年蝗灾竹为所食石榴味苦感而有作的赏析三
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意象生动,通过对石榴和竹子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美与德、外表与内在的深刻认识。石榴虽然美丽,但其内在的毒素却让人警惕,而竹子则以其清雅和坚韧赢得了诗人的赞赏。诗中的蝗虫和霜降,不仅是自然界的现象,也是对人生逆境的隐喻。诗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于君子在逆境中保持本性的赞美,以及对于超越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向往。
译文
石榴树在讲堂前右边盛开着美丽的花朵,正值君子居住的地方。君子珍惜这花的香气,也喜爱它枝叶的茂盛。然而,外表华丽却内心缺乏德行的树木,细小的叶子含有辛辣的毒素。蝗虫成群结队地飞来,四周的田野没有好的庄稼。这石榴树免受啃食,因为它天生的特性独特。偶尔还能看到所喜欢的,但所哀悼的只有竹子。石榴树的枝干高耸,与众不同,它储存的甘甜胜过其他豆类。坐着看着颜色变化,不再有青翠的树荫。即使向着邪恶也能避免灾祸,但外表正直却总是遭受杀戮。转眼间霜降时节到来,询问南窗边的菊花。
注释
芳树:指散发着香气的树木。
吐佳花:开出美丽的花朵。
时近:正值,恰逢。
君子:这里指品德高尚的人。
惜芬香:珍惜花朵的香气。
且爱枝叶敷:并且喜爱树木的枝叶茂盛。
外饰内不德:外表装饰华丽,内心却缺乏德行。
细叶含辛毒:细小的叶子含有辛辣的毒素。
妖蝗:指蝗虫,这里用“妖”字形容其破坏性。
四野无嘉谷:四周的田野没有好的庄稼。
免噬啮:免受啃食。
受性独:天生的特性独特。
所喜彼偶存:所喜欢的偶尔还存在。
所悼惟脩竹:所哀悼的只有竹子。
抗节异群木:高耸的枝干与众不同。
畜甘胜诸菽:储存的甘甜胜过其他豆类。
坐见颜色改:坐着看着颜色变化。
无复青阴穆:不再有青翠的树荫。
向恶尚免祸:即使向着邪恶也能避免灾祸。
外直恒遭戮:外表正直却总是遭受杀戮。
转首霜节至:转眼间霜降时节到来。
问讯南窗菊:询问南窗边的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