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音频朗读
赏析
蒿里行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写,展现了曹操对战争带来的灾难和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两句,生动地描绘了战乱后的荒凉景象,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残酷。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表达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战争的反思。
蒿里行的赏析二
《蒿里行》以战争为背景,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反映了曹操对战争的深刻认识和对人民的深切关怀。诗中的“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两句,形象地表现了战争给士兵和百姓带来的苦难。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则揭示了战争的根源在于人的贪婪和权力的争夺。
蒿里行的赏析三
这首诗的语言质朴而深沉,情感真挚而强烈。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和对人民的同情。诗中的“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两句,暗示了战乱的根源在于统治者的野心和权力的争夺,而“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则体现了诗人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战争的深刻反思。
译文
关东的义士们,为了正义发动了军队,去讨伐那些叛乱的势力。起初在盟津集结,心中想着的是汉朝的都城长安。军队虽然团结,但力量不集中,行动犹豫不决。权势和利益引发了争斗,继续下去就是自相残杀。淮南的袁术自称王,北方也有人刻制玉玺。士兵的铠甲久未清洗,生出了虱子,无数百姓因战争而死亡。战死者的白骨暴露在野外,方圆千里听不到鸡鸣。在众多的百姓中,只有极少数人幸存下来,想到这些,令人痛心疾首。
注释
关东:指古代中国东部的地区,这里特指曹操起兵讨伐董卓时的东部地区。
义士:指有正义感的人,这里指曹操自己。
兴兵:发动军队。
讨群凶:指讨伐董卓等叛乱的势力。
会盟津:指在盟津(今河南省洛阳市)集结军队。
乃心:指内心。
咸阳:古代秦国的都城,这里借指汉朝的都城长安。
合力:指团结一致。
踌躇:犹豫不决。
雁行:比喻军队行进的样子,如雁群飞行。
势利:指权势和利益。
嗣还:指继续。
自相戕:指自相残杀。
淮南弟:指袁术,自称淮南王。
刻玺:刻制玉玺,象征称帝。
铠甲:指士兵的护甲。
生虮虱:形容铠甲久未清洗,生出虱子。
万姓:指百姓。
死亡:死亡,这里指因战争而死。
白骨:指战死者的骸骨。
露于野:暴露在野外。
千里无鸡鸣:形容战乱后的荒凉景象。
生民百遗一:形容战乱后生还者极少。
念之:想到这些。
断人肠:形容极度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