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唐代

杜甫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 开元五载,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舞剑器浑脱,浏漓顿挫,独出冠时,自高头宜春梨园二伎坊内人洎外供奉舞女,晓是舞者,圣文神武皇帝初,公孙一人而已。玉貌锦衣,况余白首,今兹弟子,亦非盛颜。既辨其由来,知波澜莫二,抚事慷慨,聊为《剑器行》。昔者吴人张旭,善草书帖,数常于邺县见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豪荡感激,即公孙可知矣。 

 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 

㸌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 

绛唇珠袖两寂寞,晚有弟子传芬芳。 

临颍美人在白帝,妙舞此曲神扬扬。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五十年间似反掌,风尘澒洞昏王室。 

梨园弟子散如烟,女乐余姿映寒日。 

金粟堆前木已拱,瞿唐石城草萧瑟。 

玳筵急管曲复终,乐极哀来月东出。 

老夫不知其所往,足茧荒山转愁疾。

复制

完善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音频朗读

赏析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赏析一
诗中通过观看公孙大娘的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的场面,回忆起公孙大娘昔日的舞姿,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公孙大娘舞剑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杜甫对时代沧桑的深刻感悟。 诗的开头描述了杜甫在夔府元持家中观看李十二娘舞剑的场景,她的舞姿壮观而有力,引起了杜甫的好奇和兴趣。随后,诗人回忆起自己在开元年间观看公孙大娘舞剑的经历,她的舞技无人能及,从那时起,无论是梨园的内人还是外供奉的舞女,没有人能比得上她。诗中通过对公孙大娘舞剑时的描述,展现了她的舞姿如同后羿射日、群帝骖龙,充满了力量与美感。 接着,杜甫通过对比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感慨岁月无情,美好事物难以持久。诗中提到“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显示了公孙大娘在当时的崇高地位。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梨园弟子分散,昔日的辉煌不再,只剩下李十二娘传承着公孙大娘的舞艺。 最后,杜甫以自己的感慨作结,对过去的盛世念念不忘,对现实的变迁感到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通过对剑舞的描绘和对时光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刻反思和对美好记忆的珍视。

复制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赏析二
通过对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的描述,抒发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衰落的感慨。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公孙大娘舞剑器的风采,以及她所代表的盛唐气象。同时,通过对比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的时代背景,揭示了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沧桑。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使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诗人通过对公孙大娘舞剑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她的技艺高超和气质非凡,同时也表达了对她的敬仰之情。而通过对李十二娘舞剑器的描写,则展现了她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揭示了时代的变迁和现实的无奈。 此外,诗中还融入了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表现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通过对先帝侍女和梨园弟子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盛世繁华的怀念;而通过对风尘澒洞和王室昏乱的描绘,则揭示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 总的来说也是一首富有深刻内涵和强烈感染力的长诗,通过对公孙大娘和李十二娘舞剑器的描绘,展现了盛唐气象的辉煌和现实的衰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社会的批判。

复制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剑舞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通过对公孙大娘及其弟子李十二娘的剑舞描写,表达了对往昔盛世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描绘了公孙大娘的剑舞之美,以及李十二娘的继承和发扬,展现了诗人的感慨之情。

复制

译文

在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我在夔府别驾元持的家中,看到了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她的舞姿壮丽,我询问她的师傅,她说:“我是公孙大娘的弟子。”回想起开元五年,我还是个孩子,在郾城看到了公孙大娘的剑舞,她的舞姿独特,独树一帜,无论是内人还是外供奉的舞女,都无人能比。如今,我已白发苍苍,而公孙大娘的弟子也不再年轻。我了解了她的来历,知道她的舞技与公孙大娘一样出色,我感慨万分,便写下了《剑器行》。昔日吴人张旭,擅长草书,他常在邺县看到公孙大娘舞剑,从此他的草书大有长进,豪放激昂,可见公孙大娘的舞技之高。 昔日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 观看的人如山,脸色沮丧,天地为之长久低昂。 舞姿矫健如后羿射落九日,矫健如群帝驾车飞翔。 舞姿到来如雷霆收起震怒,舞罢如江海凝聚清光。 红唇和珠袖都显得孤独,晚年有弟子传承芬芳。 临颍的美人在白帝城,她舞动此曲神采飞扬。 与我交谈后,我感慨时光,抚事增惋伤。 先帝的侍女有八千人,公孙剑器排在第一。 五十年间,时光如翻掌,风尘弥漫,王室昏暗。 梨园的弟子散落如烟,女乐的余姿映照着寒日。 金粟堆前的树木已经拱起,瞿唐石城的草色萧瑟。 豪华的宴席上急促的乐曲再次结束,乐极生悲,月亮东升。 老夫不知道该往何处去,脚步疲惫,在荒山间转愁疾。

复制

完善

注释

大历二年:公元767年。 夔府:今重庆市奉节县。 别驾:官职名,州郡长官的副手。 元持:人名,具体情况不详。 临颍:地名,今河南省临颍县。 李十二娘:舞者的名字。 公孙大娘:唐代著名的女舞者。 开元:唐玄宗的年号,公元713-741年。 郾城:地名,今河南省郾城县。 浑脱:指舞剑时的一种服饰,轻便灵活。 浏漓顿挫:形容舞姿流畅而有力。 高头宜春梨园:指唐玄宗时期的宫廷乐舞机构。 伎坊:乐舞人员居住的地方。 供奉:为皇室服务的艺人。 玉貌锦衣:形容公孙大娘美貌和衣着华丽。 白首:指年老,杜甫自指。 波澜莫二:意指公孙大娘的舞技无人能比。 张旭:唐代著名书法家。 邺县:地名,今河北省临漳县。 西河剑器:指公孙大娘所舞的剑舞。 㸌(huò):形容舞姿矫健有力。 羿射九日:神话中后羿射落九个太阳的故事。 群帝骖龙:指天帝们驾龙飞翔。 雷霆:比喻舞姿的强烈和震撼。 江海:比喻舞姿结束后的平静和清澈。 绛唇珠袖:形容舞者的红唇和华丽的袖子。 寂寞:孤独,无人陪伴。 传芬芳:指李十二娘传承公孙大娘的舞艺。 白帝:指白帝城,位于今重庆市奉节县。 妙舞:优美的舞蹈。 神扬扬:形容舞姿生动有力。 先帝:指已故的皇帝,这里指唐玄宗。 五十年:指从开元年间到大历年间的大约五十年时间。 风尘澒洞:形容战乱和尘埃,比喻社会动荡不安。 昏王室:指王室衰败,政局混乱。 梨园弟子:指学习乐舞的人。 散如烟:形容人们四散离去,如同烟雾消散。 女乐:指女性乐工。 余姿:指女乐们残留的舞姿。 金粟堆:指墓地,这里可能是指梨园弟子的墓地。 木已拱:形容树木已经弯曲,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老。 瞿唐石城:指瞿塘峡的石城,这里可能是指某个古城遗址。 玳筵:豪华的宴会。 急管:指快速吹奏的管乐器。 乐极哀来:形容欢乐达到极点后转为哀伤。 月东出:月亮从东方升起,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来临。 老夫:杜甫自指。 足茧:形容行走艰难,足部生茧。 荒山:指荒凉的山野。 转愁疾:形容心情越来越忧愁。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