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游览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水调歌头·游览-音频朗读
赏析
水调歌头·游览的赏析一
这首词以游览为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由、超脱的向往。词中“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描绘了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而“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则以桃花和黄鹂鸟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接着,作者表达了想要深入自然,探寻生命真谛的愿望,但又担心被世俗的繁华所污染。
下片中,作者通过“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等细节描写,表现了自己超然物外的心境。而“春风自在杨花,片片不沾泥”则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超脱世俗的渴望。最后,作者以“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清景难逢”的意境,表达了对这种清静、超然的生活的珍惜。
水调歌头·游览的赏析二
这首词是黄庭坚以游览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上片首句“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描绘了春天武陵溪边的景色,瑶草碧绿,春意盎然。接着“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两句,用桃花和黄鹂鸟的形象,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意象,营造出一个生机勃勃的画面。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表达了作者想要深入自然,探寻未知的渴望。而“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则透露出一丝对自然深处未知的畏惧和对尘世的眷恋。
下片“坐玉石,欹玉枕,拂金徽”通过玉石、玉枕和金徽的描写,勾勒出一个高洁脱俗的隐士形象。“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表达了作者对于知音难觅的感慨。
“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这里作者自比为灵芝仙草,不追求外在的华丽,而是追求内心的高洁。最后“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结束了全词,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整首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高洁的人格魅力。
水调歌头·游览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黄庭坚以游览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上片以“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开篇,描绘了春天武陵溪边的景色,瑶草碧绿,桃花盛开,黄鹂鸣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接着,“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表达了作者想要深入自然,探寻更深层次的美景的愿望。但“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又透露出作者对深入花丛可能带来的不便的担忧。
下片则转换了场景,作者坐在玉石之上,倚着玉枕,拂动琴弦,但感叹“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对知音的渴望。“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则表明作者追求的是精神上的高洁,而非物质上的华美。最后,“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以一种超脱的态度结束了全词,既表现了作者的潇洒,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
整首词意境优美,语言清新,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译文
碧绿的仙草啊,春天已经进入了武陵溪。
溪水上的桃花数不胜数,桃花上还有黄鹂鸟在歌唱。
我想要穿过这些花朵寻找道路,一直走到白云的深处,展开我的浩然之气和彩虹。
只是担心在花丛深处,红色的露水会打湿我的衣服。
坐在玉石上,斜靠着玉枕,轻轻拂过琴弦。
别说泰娘的歌声能够打动人心,就像珍珠落在玉盘上的声音一样清脆。
春风自由自在地吹拂着杨花,每一片都不曾沾染泥土。
独自站在小桥上,风儿吹满了我的袖子,当人们在新月升起后的树林中归去,这清静的景色难以再遇到。
注释
瑶草:传说中的仙草,此处形容草色碧绿。
武陵溪:指桃花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黄鹂:一种鸟类,鸣声悦耳。
欹:斜倚。
金徽:指琴徽,即琴弦上的标志,此处代指琴。
谩道:漫说,随意说。
泰娘:唐代著名歌女。
珠落玉盘:形容歌声圆润清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