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音频朗读
赏析
下第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下第”二字开篇,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失意情绪。接着用“空囊”比喻诗人考试失败后的失落,而“帝乡”则表达了诗人对京城的向往。“杏园啼百舌”与“谁醉在花傍”两句,通过对比,一方面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另一方面则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意。“泪落故山远”和“病来春草长”两句,以泪水和春草的生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最后两句“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诗人以孤舟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孤独的心境和对未来的迷茫。
下第的赏析二
贾岛的《下第》以诗人的个人经历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春天的景象,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失意和对故乡的眷恋。诗中的“杏园啼百舌”和“谁醉在花傍”两句,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而“泪落故山远”和“病来春草长”则通过泪水和春草的生长,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下第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贾岛对自己科举落榜经历的直接抒发,诗中充满了失意和无奈。诗人通过“下第只空囊”开篇,直接表达了自己考试失败后的失落和空虚。接着,诗人用“杏园啼百舌”和“谁醉在花傍”两句,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这种美景与诗人的失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诗的后半部分,“泪落故山远”和“病来春草长”两句,通过泪水和春草的生长,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最后,“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两句,以孤舟的形象,象征了诗人孤独的心境和对未来的迷茫,整首诗情感深沉,引人深思。
译文
考试失败后,我空手而归,如何能在京城安居?
春天的杏园里,百舌鸟啼叫,谁在花丛中沉醉?
泪水滴落,因为故乡遥远,生病时,春天的草木长得更茂盛。
遇到知音是多么不易,我孤独地乘船,背负着三湘的重担。
注释
下第:科举考试未中榜,即考试失败。
空囊:比喻没有收获。
帝乡: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
杏园:指长安城内的杏园,是春天赏花的地方。
百舌:一种鸟,叫声悦耳。
醉:沉醉,这里指沉迷于美景。
故山:指诗人的故乡。
病来:生病。
春草长:春天草木生长茂盛。
知音:指懂得欣赏自己才华的人。
孤棹:孤单的船桨,这里指孤独的旅行。
三湘: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