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国脉微如缕

实之三和有忧边之语,走笔答之。

国脉微如缕。问长缨何时入手,缚将戎主?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试看取当年韩五。岂有谷城公付授,也不干曾遇骊山母。谈笑起,两河路。

少时棋柝曾联句。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闻说北风吹面急,边上冲梯屡舞。君莫道投鞭虚语,自古一贤能制难,有金汤便可无张许?快投笔,莫题柱。

复制

完善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音频朗读

赏析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赏析一
这首词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和对英勇人物的渴望。词中“国脉微如缕”形象地描绘了国家危机四伏的局势,而“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则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期盼。词人通过对韩信的回顾,暗示了英雄人物的崛起往往需要时势的配合。

复制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赏析二
刘克庄在这首词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使得整首词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词中的“试看取当年韩五”和“闻说北风吹面急”等句,不仅描绘了历史的风云变幻,也反映了作者对时局的深刻思考。

复制

贺新郎·国脉微如缕的赏析三
这首词的语言风格雄浑有力,情感深沉。作者通过自己的笔触,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英勇人物的敬仰。同时,词中的“快投笔,莫题柱”也反映了作者对文人墨客的期许,希望他们能够放下笔杆,投身于国家大事之中,为国家的安危贡献自己的力量。

复制

译文

国家的安危如同细丝般脆弱。何时能够掌握权柄,去制服敌国的君主?世上并非没有英勇的人,但谁能放宽一些标准呢?回想当年韩信,他没有得到刘邦的赏识,也没有遇到骊山老母。他轻松地谈论着两河之间的道路。 年少时,我们曾一起下棋,如今登上高楼,揽镜自照,感叹事情的机缘总是错过。听说北风急吹,边疆的冲梯屡次舞动。你不要说投鞭是虚言,自古以来,一个贤人就能解决困难,有了坚固的城池就无需张良和许由。赶快放下笔,不要在柱子上题诗。

复制

完善

注释

国脉:国家的命脉,比喻国家的安危。 长缨:指长绳,这里比喻权柄。 戎主:指敌国的君主。 好汉:指英勇的人。 宽些尺度:放宽一些标准。 韩五:指韩信,西汉初年的名将。 谷城公:指刘邦,即汉高祖。 骊山母:指骊山老母,道教传说中的神仙。 谈笑起:轻松地谈论。 两河:指黄河和长江。 棋柝:古代棋盘上的棋子。 事机:事情的机缘。 冲梯:古代攻城的器械。 金汤:指坚固的城池。 张许:指张良和许由,古代贤人。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