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
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音频朗读
赏析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柳永的《安公子·远岸收残雨》。全词以羁旅行役之人的视角,描绘了暮雨江天、渔舟唱晚的景色,表达了游宦在外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写景,通过远近、动静的交织,构成了一幅江天暮雨图。“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词人远望江岸,暮雨潇潇,雨后初晴,残阳斜照,暮霭沉沉,江天寥廓。“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这两句词人由写江水转而细写岸边,汀洲之上,双双鸥鹭悠闲而立,寂静无人。此处词人化用“拾翠”的典故,暗示出这是一个女子聚居的芳洲,但此时却寂静无人,唯有鸥鹭成双成对,悠闲自在。“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这几句词人再放眼远望,只见蒹葭苍苍,渔灯隐映,给人以苍茫迷蒙之感。“停画桡、两两舟人语。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词人最后转写江中舟行之人,他们停船歇宿,对语谈天,其中有人就今夜的去程,指点前村的烟树。整个上片词人由远及近,再由近及远,层次分明,疏密相间,富有空间感。
词的下片则主要抒情,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词人长期奔走宦途,远离故乡亲人,如今停舟倚樯,独吟思乡,闲愁无极。“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词人放眼远望,只见万水千山,迷茫无际,不知故乡在何处。“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词人感叹自从离别之后,自己总是独守空闺,孤栖独宿,无法欢聚,这种离愁别恨使自己柔肠寸断,痛苦不堪。“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最后词人借杜鹃啼归,进一步抒发了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词人羁旅行役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是一首优秀的羁旅词。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的赏析二
首句“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描绘了江天渐暗,远岸的雨渐渐停歇。
第二句“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描述了在寂静的汀洲上,只有成双成对的鸥鹭静静地站立。
第三句“望几点、渔灯隐映蒹葭浦。”,描绘了远处几点渔灯隐约地映在蒹葭丛生的浦边。
第四句“停画桡、两两舟人语。”,形容了两两舟上的人停下来交谈。
第五句“道去程今夜,遥指前村烟树。”,表达了舟人谈论着今夜的行程,指向远处烟雾笼罩的村庄。
第六句“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描绘了词人游宦在外,倚着短樯,闲散地凝视远方。
第七句“万水千山迷远近,想乡关何处。”,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不知道它究竟在何方。
第八句“自别后、风亭月榭孤欢聚。”,描述了自从分别后,在风亭月榭中独自欢聚。
第九句“刚断肠、惹得离情苦。”,表达了离别的痛苦令人心碎。
最后一句“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描绘了听到杜鹃鸟一声声的呼唤,劝人不如归去。
整首词通过对江天暮雨的描绘和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词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怀念。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的赏析三
这是柳永的一首描写旅途景色和表达思乡之情的词。词的上片通过“远岸收残雨。雨残稍觉江天暮”开篇,描绘了一幅雨后江天的宁静景象。接着,“拾翠汀洲人寂静,立双双鸥鹭”进一步描绘了江边的宁静和鸥鹭的闲适。下片则转入抒情,通过“游宦成羁旅。短樯吟倚闲凝伫”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最后,“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杜鹃的叫声作为结尾,强化了诗人归乡的渴望。这首词通过对旅途中景色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旅途中的孤独感受。整首词语言优美,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共鸣。
译文
远处的岸边刚刚收起了残余的雨水,雨后的江天空阔,天色渐晚。在水边寻觅翠鸟的人们都安静了下来,成双的鸥鹭静静地站立着。望向远方,几点渔灯在芦苇丛中若隐若现,船桨停了下来,船上的人们在交谈。他们谈论着今夜的行程,远远地指向前方村落中的树木和炊烟。
在外做官成了四处漂泊的羁旅之人。我倚靠在短桅杆上,闲散地凝视着远方。面对着千山万水,迷失了远近的方向,不知道家乡在何处。自从离别之后,那些风亭月榭下的欢乐聚会变得孤独。真是令人肝肠寸断,激起了深深的离愁。听着杜鹃鸟一声声地啼叫,仿佛在劝说人们不如归去。
注释
夜半乐:词牌名。
洞房:指深邃的房间。
初相遇:指初次相见的情景。
拾翠:指拾取翠鸟的羽毛,这里形容人在水边寻觅。
汀洲:水中的小块陆地。
渔灯:渔船上的灯光。
蒹葭:指芦苇。
画桡:指船桨。
樯:指船上的桅杆。
风亭月榭:指风景优美的亭台楼阁。
杜宇:杜鹃鸟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