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复制

完善

小石城山记-音频朗读

赏析

小石城山记的赏析一
文章开篇,作者便以简洁明快的笔触,引领读者进入小石潭的奇妙世界。“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这段文字不仅交代了作者的行踪,还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对即将出现的小石潭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接着,作者对小石潭的描绘逐渐展开。“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作者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小石潭的奇特形状和深邃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那一声声激越的水声,仿佛能让人感受到小石潭的灵动和生机。 在描绘小石潭的同时,作者还借景抒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这里,作者将小石潭的奇特景象与人生的智慧相联系,暗示着即使在艰苦的环境中,也能孕育出美好的事物。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正是柳宗元在逆境中坚守的人生信念。 然而,文章的后半部分,作者的情感却发生了转折。“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这里,作者对造物主的存在提出了质疑,认为小石潭这样的奇景本应该位于中原之地,而不是偏远的夷狄之地,从而使其价值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这种对造物主不公的感慨,实际上也是作者对自己命运不公的抒发。 最后,作者提出了两种对小石潭存在的解释:“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和“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然而,作者却表示对这两种解释都持怀疑态度。这种不确定性,既体现了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和迷茫。 总的来说,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一篇融自然描写与人生感悟于一体的佳作。通过对小石潭的描绘,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也展示了自己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

复制

小石城山记的赏析二
《小石城山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游记散文。文章通过作者的亲身体验,描绘了小石城山的自然景观和神秘气氛。文章的开头,作者通过具体的行走路线,带领读者进入小石城山的神秘世界。接着,作者详细描绘了山中的奇石、洞穴和水流,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文章的结尾,作者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造物主的怀疑,引发读者对自然和宇宙的思考。

复制

小石城山记的赏析三
自然景观的描绘: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小石城山的自然景观,如山石的形状、水声的激越等,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作者引发了对造物者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然和宇宙的敬畏之情。 个人感慨:文章最后通过议论,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境遇的感慨,以及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思考。 语言特色:柳宗元的语言清新自然,形象生动,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情感真挚:文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

复制

译文

从西山的小路一直向北走,越过黄茅岭往下,有两条路:一条向西去,寻找它没有什么收获;另一条稍微向北再向东,不超过四十丈,土地到此为止,河流分流,在边界上有堆积的石头横放着。石头上面有类似城墙和屋梁的形状,旁边突出像小城的部分,有个像门的洞。往洞里看去一片漆黑,丢一块小石头进去,会有空洞而悠远的水声回应,声音高亢激昂,很久才停止。环绕石头可以爬上去,视野非常开阔,没有土壤却生长着美丽的树木和好看的竹子,更加奇特而坚固,树木竹子的疏密和高低起伏,就像是智者精心布置的一样。 唉!我怀疑造物者的存在已经很久了。到这里来,我更加确信造物者真的存在。又奇怪它不把这样的美景放在中原,却放在这夷狄之地,千百年来都没有办法展示它的美妙,这实在是劳而无功。如果神灵不应该这样做,那么造物者真的存在吗?有人说:“这是用来安慰那些贤能却被贬到这里的人。”有人说:“这里的灵气不造就伟人,却唯独造就这些美景,所以楚地南部人少石头多。”这两种说法,我都不相信。

复制

完善

注释

黄茅岭:地名,位于今湖南省永州市。 土断:土地的分界。 川分:河流分流。 睥睨:城墙上锯齿状的矮墙。 梁欐:屋梁。 堡坞:小城。 洞然:形容声音空洞而悠远。 激越:声音高亢而激昂。 疏数:指树木的疏密。 偃仰:指树木的高低起伏。 中州:中原地区。 夷狄:古代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统称。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