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音频朗读
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夜醒来,感受到露水的降落,于是起身打开门,面向西园。月亮从东岭升起,清冷的月光洒在稀疏的竹根上。远处的石泉声清晰可闻,偶尔有山鸟的叫声打破寂静。诗人倚着门柱,直到天明,心中充满了寂寞和无言的感慨。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赏析二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诗人深夜醒来,听见浓重的露水滴落声,他打开房门,面朝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清冷的月光照在东边的山岭上,清脆的水声与稀疏的竹林相互映衬。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远处的石泉声音似乎更加响亮,偶尔有山鸟的叫声划破夜空。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诗人斜靠在门框上,直到天明。他的孤独和寂寞无法用言语表达。
整首诗通过“繁露”、“寒月”、“疏竹”、“石泉”、“山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幽静的月夜景色,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通过以动衬静的写法,即用泉水声和鸟鸣声来反衬夜的沉寂,使得这种孤独和寂寞显得更加深刻和突出。诗人倚楹至旦,寂寞无言之感,深刻表达了他在贬谪之地的不被理解和孤独苦闷的情怀。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的赏析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独坐西园,聆听自然之声,感受寂寞之情的情景。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首句“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诗人在静夜中忽然听到繁露坠落的声音,于是开门走到西园。这里的“繁露坠”既点明了时间是夜晚,又通过声音描写为全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沉的氛围。诗人开门走出,面对西园,开始了他的夜游与沉思。
接下来,“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月亮爬上了东边的山岭,清冷的月光洒在稀疏的竹根上,发出泠泠的声响。诗人用“寒月”和“泠泠”两个词,生动地描绘出月夜的清冷和寂静,使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那种宁静而深沉的美。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远处的石泉发出悠远的声响,山中的鸟儿偶尔发出一声鸣叫。这两句诗通过声音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夜晚的静谧与深邃。石泉的声响虽然远,但在静夜中却显得尤为清晰;山鸟的鸣叫虽然只是偶尔,但却打破了夜的沉寂,使人更加感受到夜的静谧。
最后两句“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诗人倚着柱子,一直待到天亮,心中的寂寞之情却难以言表。这里的“倚楹遂至旦”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长时间独坐西园,面对自然之景,沉浸在深深的寂寞与思考之中。而“寂寞将何言”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寂寞之情的无奈和无法言说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描绘夜晚西园的景色和声音,以及诗人的行为和感受,展现了一种深沉而宁静的美。诗人在静夜中独坐西园,聆听自然之声,感受寂寞之情,表达了他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特理解和感悟。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于寂寞之情的深刻体验,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译文
我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水滴落的声音,便打开门面向西园望去。寒冷的月亮爬上了东边的山岭,清凉的月光洒在稀疏的竹根上。远处的石泉声音越来越响亮,山中的鸟儿偶尔叫一声。我倚着门柱直到天亮,心中充满了寂寞,又能说些什么呢?
注释
觉闻:醒来听到。
繁露:浓重的露水。
泠泠:清凉、清脆的声音。
逾响:声音更加响亮。
喧:鸟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