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山西村-音频朗读
赏析
游山西村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丰收年景时访问一个山村的所见所感。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简朴生活的赞美,以及丰收时农家的热情好客。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在困境中意外发现希望的惊喜。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绘了山村节日的热闹和淳朴的古风。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表达了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向往和愿意时常来访的意愿。这首诗通过对山村景物和风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古朴民风的赞美。
游山西村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名为《游山西村》。这是一首纪游抒情诗,描绘了山西村的风光习俗,以及诗人对乡土人情的喜爱之情。
首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这首诗的精彩之笔,不仅写出了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更在于表达了诗人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
颈联“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日将近,农民们衣着简朴,敲锣打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诗人骑着马正在观看,衣帽简朴的古代风俗依旧留存。
尾联“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对这次游山西村经历的概括。诗人表示,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自己在月光下悠闲地出游,他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这一家的门的。这是说,诗人已“游”得忘形,不仅欣赏了美景,还希望以后能够再次来此游玩。
整首诗生动描画出一幅色彩明丽的农村风光,对淳朴的农村生活习俗,流溢着喜悦、挚爱的感情。诗人陶醉在山西村人情美、风物美、民俗美中,有感于这样的民风民俗及太平景象,反映了他乡居闲散的思想感情。诗人陶醉于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里,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恋恋不舍的情感。
游山西村的赏析三
这是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全诗描绘了作者在山西村游历时所见所闻的田园风光和乡土人情,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乡村的宁静美好。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这两句诗描述了农家的热情好客,即使腊酒浑浊也毫不吝啬地招待客人,而在丰收之年,更是准备了足够的鸡和豚来款待客人。这展示了乡村生活的纯朴和乡民的善良。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两句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的景色,山路蜿蜒曲折,水流潺潺,正当人们以为前方已没有路时,突然在柳暗花明之处又发现了一个村庄,给人以惊喜和期待。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这两句诗描述了春社节日的热闹景象,箫鼓声此起彼伏,人们纷纷前来参加,而他们的衣冠简朴,保持着古朴的风俗习惯,显示出乡村生活的宁静和纯朴。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留恋,他希望能够在闲暇之余,拄着拐杖在月光下漫步,随时敲响乡亲们的家门,与他们畅谈。这既是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明快,诗人通过描绘山村的景色和风俗人情,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译文
不要笑话农家腊月里酿的酒不够清澈,丰收的年头里,他们会用足够多的鸡肉和猪肉招待客人。山峦重叠,水流曲折,当怀疑没有路可走时,忽然发现一片繁茂的柳树和鲜花,又出现了一个村落。随着春社节的临近,到处是吹箫打鼓的热闹声音,村民们身着简朴的衣物,保留着古老的风俗。从今往后,如果能允许我悠闲地趁着月色出行,我会随时拄着手杖,在夜晚敲响你家的门。
注释
腊酒:腊月所酿的酒。
浑:指酒色不清澈。
鸡豚:鸡和猪,这里泛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食物。
箫鼓:箫和鼓,古代乐器。
春社:古代春天祭祀土地神的日子。
衣冠简朴:指穿着朴素。
古风存:古风,指古代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