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

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

复制

完善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音频朗读

赏析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的赏析一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孟浩然对友人袁拾遗的深切思念。诗人原本怀着激动的心情去洛阳拜访才子袁拾遗,却不料袁拾遗已被贬至远方。诗中的“洛阳访才子”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而“江岭作流人”则流露出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和不平。“闻说梅花早”与“何如北地春”两句,通过对比梅花的早开与洛阳春天的美景,暗喻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政治黑暗的隐晦批评。

复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的赏析二
孟浩然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一幅访友不遇的图景。诗中“洛阳访才子”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袁拾遗的敬重,也反映了当时文人之间相互推崇的风气。而“江岭作流人”则透露出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惋惜。诗的后两句通过梅花与春天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环境的不满。

复制

洛中访袁拾遗不遇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孟浩然对友人袁拾遗的深情怀念之作。诗人在洛阳寻找袁拾遗,却得知他已被流放,这种失落感在“洛阳访才子,江岭作流人”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诗中的梅花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而诗人用“闻说梅花早”来表达对友人的赞美,同时也暗示了友人的不幸遭遇。最后一句“何如北地春”则是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表达了即使江南梅花开得早,也比不上洛阳春天的美好,暗含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政治现实的无奈。

复制

译文

我来到洛阳拜访那位才华横溢的朋友,却听说他已经被流放到江南的山岭之中。听说那里的梅花开得很早,但是怎能比得上洛阳这里的春天呢?

复制

完善

注释

洛阳:古代名城,今河南省洛阳市,历史上多次作为都城。 访:拜访,访问。 才子:指有才华的人,这里指袁拾遗。 江岭:泛指江南的山岭,这里可能指袁拾遗流放的地方。 流人:流放的人,被贬到边远地区的人。 闻说:听说。 梅花:一种花,常在冬末春初开放,象征高洁。 早:指梅花开得早。 何如:比较,意为“怎样比得上”。 北地春:北方的春天,这里可能指洛阳的春天。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