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七赴西军-音频朗读
赏析
送陈七赴西军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对比“非常者”与“碌碌在目前”的形象,突出了陈七非凡的志向与行动力。诗人以“鸿鹄志”和“蹉跎书剑年”来表达陈七的志向与岁月的流逝,同时用“一闻边烽动”和“万里忽争先”来描绘陈七的英勇与迅速行动。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也将投身国家大事,期待与陈七一同凯旋。
送陈七赴西军的赏析二
孟浩然的这首诗充满了激励与期望。诗中“君负鸿鹄志”一句,不仅表达了对陈七的赞赏,也暗示了陈七的志向远大。而“蹉跎书剑年”则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以“一闻边烽动”和“余亦赴京国”表明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心,以及与陈七并肩作战的决心。
送陈七赴西军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孟浩然对友人陈七的送别之作,充满了豪情壮志。诗中“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两句,生动地描绘了陈七闻讯即动,奋不顾身的形象,展现了一位战士的英勇与决断。而诗人在最后一句“何当献凯还”中,不仅表达了对陈七胜利归来的期盼,也反映了自己对国家大事的关切与参与。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译文
我观察到那些非凡的人,总是忙碌在眼前。
你怀揣着远大的志向,却虚度了读书习武的年华。
一旦听闻边疆的烽火起,你便立刻奋勇争先,远赴万里之外。
我也将前往京城,何时能够带着胜利的捷报归来。
注释
观:观察,这里指看到。
非常者:指非凡的人,这里指陈七。
碌碌:忙碌的样子。
君:指陈七。
鸿鹄志:鸿鹄,大雁,比喻有远大志向。
蹉跎:时间流逝,这里指岁月虚度。
书剑年:指读书习武的岁月。
边烽:边疆的烽火,指战争。
争先:争先恐后,这里指积极参战。
余:我,诗人自指。
京国:指京城,这里指长安。
献凯还:献上胜利的捷报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