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歌
周宣大猎兮岐之阳,
刻石表功兮炜煌煌。
石如鼓形数止十,
风雨缺讹苔藓涩。
今人濡纸脱其文,
既击既扫白黑分。
忽开满卷不可识,
惊潜动蛰走云云。
喘逶迤,相纠错,
乃是宣王之臣史籀作。
一书遗此天地间,
精意长存世冥寞。
秦家祖龙还刻石,
碣石之罘李斯迹。
世人好古犹共传,
持来比此殊悬隔。
石鼓歌-音频朗读
赏析
石鼓歌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述石鼓的发现和拓印过程,展现了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价值。诗人对石鼓文的赞美,体现了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敬仰。
石鼓歌的赏析二
韦应物的《石鼓歌》不仅赞美了石鼓文的艺术价值,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历史的深刻感悟。诗中的“精意长存世冥寞”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精神的传承和对历史记忆的珍视。
石鼓歌的赏析三
这首诗通过对石鼓文的描绘,传达了一种对古代文明的敬畏之情。诗人通过对比石鼓文与秦始皇刻石的差异,强调了石鼓文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同时,这也反映了诗人对古代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历史真相的追求。
译文
周宣王在岐山的南面举行了盛大的狩猎,他在石头上刻下了辉煌的功绩。这些石鼓形状像鼓,共有十个,但经过风雨侵蚀,字迹变得残缺,苔藓覆盖使石面粗糙。现在人们用湿纸拓印这些文字,经过敲打和扫除,拓印出来的文字黑白分明。这些文字曲折蜿蜒,错综复杂,原来是周宣王的史官史籀所作。这些文字流传至今,其精神和意义长久存在,世人难以理解。秦始皇也刻石留名,李斯也有刻石的事迹,但与石鼓文相比,差别很大。
注释
周宣:指周宣王,西周时期的一位君主。
大猎:大规模的狩猎。
岐之阳:岐山的南面。
刻石:在石头上刻字。
表功:记录功绩。
炜煌煌:光辉灿烂的样子。
石如鼓形:石鼓的形状像鼓。
数止十:数量是十个。
风雨缺讹:经风雨侵蚀,字迹变得残缺不全。
苔藓涩:苔藓覆盖,使石面变得粗糙。
濡纸脱其文:用湿纸拓印石鼓上的文字。
既击既扫:经过敲打和扫除。
白黑分:黑白分明,指拓印出来的文字清晰。
喘逶迤:形容文字曲折蜿蜒。
相纠错:相互交错,错综复杂。
史籀:周宣王时期的史官,传说是石鼓文的作者。
一书遗此:指石鼓文流传下来。
精意长存:精神和意义长久存在。
世冥寞:世间人难以理解。
秦家祖龙:指秦始皇。
碣石之罘:指秦始皇刻石的地方。
李斯迹: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也是刻石的作者。
世人好古:世人喜欢古代的东西。
持来比此:拿来和石鼓文比较。
殊悬隔:差别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