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梦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
晓梦-音频朗读
赏析
晓梦的赏析一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清晨的梦境,表达了对超脱尘世、逍遥自在生活的向往。
首句“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描绘了诗人清晨被稀疏的钟声唤醒,梦境随着钟声飘然而去,如同踏着云霞一般,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中的“安期生”和“萼绿华”都是传说中的仙人,这里诗人表达了与仙人相遇的奇妙机缘。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描绘了秋风的无情,将玉井旁的花儿吹落,表现了自然界季节更替的无情。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通过比喻,表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的闲适生活,藕如船、枣如瓜形容食物的新鲜和美味。
“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赞美了座上宾客的风采和才情,意妙语亦佳形容他们的谈话内容精彩,语言优美。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描绘了宾客们在辩论中互相嘲弄、机智应对,同时围炉品茶,活火分新茶形容炉火旺盛,新茶飘香。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满足,虽非助帝功形容这种生活并非为了功名利禄,其乐莫可涯则形容这种生活的乐趣无穷。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认为人生若能如此,何必回到尘世的家乡。
“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表现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对尘世的喧哗感到厌烦。
“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最后以诗人的感慨作结,心知不可见形容诗人知道这种生活难以实现,念念犹咨嗟则表现了诗人对此的无奈和惋惜。
晓梦的赏析二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梦境,诗人在梦中与仙人相遇,共同享受了一段超凡脱俗的时光。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首联“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描绘了诗人清晨随着稀疏的钟声醒来,但梦境中的他仿佛踏着云霞飘然而去。这两句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梦境的虚幻与美妙,还展现了诗人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联“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和“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描述了诗人在梦中遇到的仙人和看到的景象。安期生和萼绿华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仙人,诗人在这里用他们来指代自己遇到的神秘人物。秋风中的玉井花被吹尽,则营造了一种萧瑟而又超脱的氛围。
随后,“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和“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描绘了诗人与仙人们共享美食、畅谈的情景。藕像船一样大,枣像瓜一样甜,这些夸张的描述展现了梦境中的奇异和美好。而仙人们的意趣高雅、言语精妙,则进一步突显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在接下来的两句“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中,诗人们互相嘲笑、辩论,同时享用着新鲜的茶水。这既展现了仙人们之间的友情和亲密,也体现了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
然后,“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尽管这种生活并不能帮助他建立功业,但其中的乐趣却是无穷无尽的。这种对超脱现实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是这首诗的核心思想。
然而,美好的梦境终究会醒来。“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表达了诗人在梦醒后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感慨。他认为如果人生能像梦中那样美好,又何必一定要回到现实的家中呢?这种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对梦境的留恋,使这首诗充满了深刻的哲理。
最后两句“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和“心知不可见,念念犹咨嗟”则描绘了诗人在梦醒后的动作和心情。他起身整理衣物,捂住耳朵以躲避现实中的喧嚣。虽然他知道梦中的景象再也无法见到,但心中仍然充满了对那种美好生活的怀念和感慨。这种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追求,是这首诗的又一深刻主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和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的向往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追求,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
晓梦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梦境和梦境中美好相遇的诗歌,充满了对超脱现实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诗的开头两句“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描绘了一幅梦境开始的画面。诗人随着稀疏的钟声进入梦境,飘然地踏上了云霞,开启了这段神奇的旅程。
接下来,“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两句,诗人提到了两位神仙——安期生和萼绿华,他们在梦中与诗人相遇。这两位神仙都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仙人,这里用来象征梦境中的美好和超脱。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两句,诗人用秋风和玉井花的意象,描绘了一种凄美而萧瑟的氛围。尽管外部环境有些萧瑟,但诗人在梦中依然能够找到美好的事物。
接下来的四句“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描述了梦境中的欢乐场景。诗人和朋友们一起欣赏巨大的藕叶,品尝如同瓜果般的大枣,大家的交谈充满了智慧和乐趣。
“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梦境中的欢乐和轻松。大家互相调侃,辩论激烈,同时分享着新鲜烹制的茶水,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和愉悦。
“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两句,诗人表达了对这种超脱现实生活的向往和赞美。尽管这种生活并不能帮助皇帝建立功业,但它带来的乐趣却是无穷无尽的。
“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两句,诗人发出了对现实生活的质疑和反思。他认为,如果人生能够像梦中一样美好和超脱,那么又何必执着于回到现实的家呢?
然而,梦境终究会醒来,诗人“起来敛衣坐,掩耳厌喧哗”,回到现实世界的他感到厌倦和烦躁。他明白,那种美好的梦境已经不可能再见到,但心中依然充满了对那种生活的向往和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梦境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现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无奈和厌倦。这种情感在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译文
清晨的梦境随着稀疏的钟声飘然而去,我仿佛踏着云霞一般。我与传说中的仙人安期生和萼绿华奇妙地相遇。秋风无情地吹落了玉井旁的花儿,我与友人一起观赏藕如船、食枣如瓜。
座上的宾客们风度翩翩,他们的谈话内容精彩,语言优美。他们在辩论中互相嘲弄、机智应对,同时围炉品茶,炉火旺盛,新茶飘香。虽然这种生活并非为了功名利禄,但其中的乐趣无穷。如果人生能如此,何必回到尘世的家乡呢。
我从梦中醒来,整理好衣物,对尘世的喧哗感到厌烦。我知道这种生活难以实现,但心中仍然充满了无奈和惋惜。
注释
晓梦:清晨的梦境。
疏钟:稀疏的钟声,指清晨的钟声。
飘然:轻盈地飘动的样子。
蹑云霞:踏着云彩和霞光,形容行动轻盈,如在仙境。
因缘:佛教用语,指因果关系,这里指因为某种缘分。
安期生:传说中的仙人,这里指因为某种缘分而遇见的人。
邂逅:不期而遇。
萼绿华:古代传说中的仙女,这里指不期而遇的美丽女子。
无赖:形容秋风无情,没有依靠。
玉井花:指井边的花,这里用来形容花的美丽。
共看:一起观赏。
藕如船:形容藕的形状像船。
同食:一起食用。
枣如瓜:形容枣子的形状像瓜。
翩翩:形容举止轻盈。
坐上客:指在座的客人。
意妙:指思想或情感美妙。
语亦佳:指言谈也美好。
嘲辞:指诙谐的言辞。
斗诡辩:指辩论中使用巧妙的言辞。
活火:指燃烧的火,这里指烹茶时的火。
分新茶:指品尝新茶。
助帝功:指帮助帝王的功绩。
其乐莫可涯:形容快乐无边。
人生能如此:指如果人生能像这样快乐。
何必归故家:指何必要回到故乡。
起来敛衣坐:指起身整理衣服坐下。
掩耳厌喧哗:指捂住耳朵以避免吵闹。
心知不可见:心里知道不能见到。
念念犹咨嗟:指心中不断地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