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香墨弯弯画
宋代

秦观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

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

复制

完善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音频朗读

赏析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的赏析一
这首词以女子的妆容和姿态为线索,上片“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描绘了女子用香墨画眉,用胭脂轻轻涂抹脸颊的细腻动作,展现了女子的温婉和美丽。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通过对女子身着蓝衫黄裙,独自依靠在玉石栏杆上,静静地涂抹口红的描写,表现了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下片“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通过对人去之后的空寂和落花飞散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女子的孤独感。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最后,词人以山中难以寻觅行云,新月照在黄昏时分的景象作结,暗喻了女子对离去之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复制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的赏析二
这是一首充满了古典韵味和细腻情感的词。通过描绘女子的外貌、举止和所处环境,词中融入了对离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这两句细腻地描绘了女子化妆的情景。她轻轻地用香墨描绘着弯弯的眉毛,用淡淡的燕脂均匀地涂抹双颊,展现出了她的美丽和娴静。 “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这里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服饰和姿态。她身着蓝色的上衣和杏黄色的裙子,色彩搭配典雅而不失活泼。她独自倚靠在玉阑上,静静地凝视着远方,无言地点着檀唇,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思念。 下阕中,“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离人已去,只留下空空的流水和半掩的门扉,暗示着女子内心的孤独和失落。同时,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说的悲伤。 “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这两句则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词人想要在乱山之中寻找那行云般的离人,但终究无法找到。此时,一钩新月已经升起,照耀着黄昏的天空,更增添了一种凄凉和落寞的氛围。 整首词以女子的视角展开,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展现出了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复制

南歌子·香墨弯弯画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女子孤寂与思念之情的词。 首先,“香墨弯弯画,燕脂淡淡匀”,这两句描绘了女子正在细致地梳妆打扮。她用香墨描画弯弯的眉毛,轻轻地用燕脂(一种古代女子的化妆品)均匀地涂抹脸颊,展现出她的美丽与优雅。 接着,“揉蓝衫子杏黄裙,独倚玉阑无语点檀唇”,她穿着揉蓝(一种深蓝色)的衫子和杏黄色的裙子,独自倚靠在玉阑(玉制的栏杆)上,默默地点着檀色的唇脂。这里通过具体的服饰颜色描绘,突出了她的孤独与寂静。 下阕,“人去空流水,花飞半掩门”,这两句突然转换了场景,表达了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寂寞。曾经的人已经离去,只留下了空空的流水声,花瓣随风飞舞,半掩着门扉。这里通过描绘人去楼空、花飞门掩的景象,展现了女子深深的思念与失落。 最后,“乱山何处觅行云?又是一钩新月照黄昏”,她在群山之间寻找那已经离去的行云,但无处可觅。夕阳西下,又一轮新月挂在天边,照亮了黄昏。这里通过描绘她寻找离人的无果,以及新月照黄昏的凄凉景象,进一步加深了她的孤寂与思念之情。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女子对离人的深深思念与无尽的孤寂。同时,也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复制

译文

她用香墨精心地画着弯曲的眉毛,用胭脂淡淡地涂抹着脸颊。穿着深蓝色的上衣和杏黄色的裙子,独自依靠在玉石栏杆上,静静地涂抹着口红。 人已离去,只剩下流水潺潺,落花飞散,半掩着门扉。在这乱山之中,到哪里去寻觅那离去的人呢?又是一个新月如钩的夜晚,照在黄昏时分。

复制

完善

注释

香墨:指墨香,这里可能指女子的眉笔,因为古代女子常用墨画眉。 弯弯:形容眉毛弯曲的形状。 燕脂: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的化妆品,颜色如燕子的羽毛,故称。 淡淡:形容颜色不浓重,恰到好处。 匀:均匀,这里指眉毛画得均匀。 揉蓝:一种颜色,介于蓝和绿之间,这里可能指衣衫的颜色。 衫子:古代的上衣。 杏黄:一种颜色,类似于杏子成熟时的颜色,通常用于形容裙子。 裙:古代女子的下衣。 玉阑:玉制的栏杆,这里可能指女子所倚靠的地方。 无语:没有说话,沉默。 点檀唇:点涂口红,檀唇可能指女子的嘴唇,檀是古代女子口红的一种颜色。 人去:人离开。 空流水:形容人去后,只剩下空荡荡的流水声。 花飞:花瓣随风飘散。 半掩门:门半开半掩。 乱山:指山峦起伏,错综复杂。 行云:流动的云。 一钩新月:形容新月的形状,像钩子一样。 照:照耀。 黄昏:日落时分,天色渐暗。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