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
宋代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复制

完善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音频朗读

赏析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的赏析一
这首《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一首词,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初春的美丽景象,并寄寓了人生易老、及时行乐的感慨。 上片“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初春景色。以拟人手法,写黄莺刚刚懂得啼叫,那嘤嘤婉转的声音,正是大自然最美好的音乐。莺啼虽美,但它是有限的,所以词人又写到,初春时节,细雨蒙蒙,珍贵如油,滋润着大地,小草钻出地面,远草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草色稀疏零星。词人以简练的语句,勾勒出一幅清新、优美的春景图。 下片“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转而抒情。面对此情此景,词人自然陶醉其中。他一边品着美酒,一边欣赏着自然美景,好不惬意。但花开花落,青春易逝,自然容易引起词人的感伤之情,因此他劝诫人们要珍惜时光,尽情享受春光。“休辞醉倒”,说的是不要推辞酒醉,“花不看开人易老”,紧承上句,说的是花开易谢,人易老,时光易逝,不要辜负这大好春光。“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说的是不要等到春离开大自然,让花瓣零落在青苔上。整首词以写景起,以抒情终,通过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慨。 这首词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沉的感慨,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词中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既有对生活的热爱,又有对时光的珍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生启示意义。

复制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的赏析二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好和生命的活力。首句“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通过莺歌的比喻,点明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最佳时节。接下来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通过春雨和草色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和朦胧美。诗的后半部分转入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和“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的表述,诗人劝诫人们珍惜时光,享受生活,不要等到春天过去,花儿凋谢时才感到遗憾。

复制

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的赏析三
这首《减字木兰花·莺初解语》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词中通过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生活的热爱。 上片“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黄莺刚刚啼叫,这初春的啼声,正是春天最美好的时刻。而这时,如果有一阵细雨,那更是美妙无比。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看去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里不仅写出了初春景色的美丽,也寓含了人生哲理:美好时光总是短暂而珍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和珍惜。 下片“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则表达了词人珍惜春光、尽情享受生命中的美好时光的豪情。他劝人们不要吝惜酒量,开怀畅饮,因为花儿不等人,人也容易老去。而春天更是一去不复返,如果不及时欣赏,等到春天过去,红花凋零,洒在青苔上,那就太可惜了。这里,苏轼以花喻人,以春喻时,告诫人们要珍惜青春,及时行乐,不要虚度光阴。 整首词语言清丽,意境优美,既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又寓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苏轼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青春的珍惜,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复制

译文

黄莺开始鸣叫,这是一年中春天最美好的时光。细微的春雨如同酥油,远处的草色看起来郁郁葱葱,近看却似有若无。 不要推辞醉意,花儿如果不在盛开时欣赏,人很容易老去。不要等到春天过去,那时你将在绿色的苔藓间,看到零落的花瓣。

复制

完善

注释

莺初解语:莺,即黄莺,一种鸣声悦耳的鸟。解语,意指开始鸣叫。这里形容春天黄莺开始鸣唱,是春天的开始。 最是:最,表示程度最高,这里指春天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好处:好时光,好季节。 微雨如酥:微雨,指细雨。如酥,形容雨丝细密,如同酥油般细腻。 草色遥看:草色,指草地的颜色。遥看,即远观。 近却无:近看却看不清楚,形容草色在远处看起来朦胧,近处却难以辨认。 休辞:不要推辞,不要拒绝。 醉倒:指醉酒而倒下,这里用来形容尽情享受春天的美好。 花不看开:不看,不欣赏。开,指花开。这里意指如果不去欣赏花开,就会错过春天的美好。 人易老:人容易老去,这里用来强调珍惜时光,享受当下。 莫待:不要等到。 春回:春天过去,春天结束。 颠倒:混乱,无序。 红英:指红花。 间:夹杂,混合。 绿苔:苔藓,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植物,通常呈绿色。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