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其七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复制

完善

饮酒·其七-音频朗读

赏析

饮酒·其七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魏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七》,展现了诗人对秋菊的欣赏,以及他借酒忘忧、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这两句描绘了秋菊的美丽和诗人对它的喜爱。秋菊盛开,色泽鲜艳,露水沾湿了花瓣,更增添了一份清新与纯净。诗人轻轻地采摘着菊花,仿佛在享受这美好的时刻。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诗人将菊花泡入酒中,这酒仿佛成了忘忧的良药,使他暂时忘却了世间的烦恼和忧愁。他借此机会远离了尘世的纷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虽然诗人独自一人饮酒,但他并不感到孤单或寂寞。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直到壶中的酒都倒尽了。这里,诗人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自在独行的生活态度。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随着太阳的西下,万物都归于平静,鸟儿也纷纷归巢,在林中鸣叫。这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宁静与和谐,与诗人此时的心境相呼应。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诗人在东轩下长啸,抒发着自己的豪情壮志。他觉得自己已经得到了此生最想要的生活——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自然的美好,自由自在地生活。 整首诗以秋菊为线索,通过描绘诗人采摘菊花、饮酒忘忧、长啸抒怀等场景,展现了他超脱世俗、自在独行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好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复制

饮酒·其七的赏析二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通过对秋菊的描绘,展现了自己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的“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描绘了秋日菊花在露水中的清新美丽,而“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则表达了诗人借饮酒来忘却世俗烦恼,追求超然物外的心境。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反映了诗人即使独自一人饮酒,也能自得其乐,享受那份宁静与自在。而“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则描绘了日落时分,万物归息,鸟儿归巢的宁静景象,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远离尘嚣的心境。 最后,“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表达了诗人在东窗下长啸高歌,享受当下生活,把握人生每一刻的豁达态度。

复制

饮酒·其七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魏晋诗人陶渊明的《饮酒·其七》,表达了诗人对秋菊的欣赏、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独自饮酒时的悠然自得之情。 首联“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诗人赞美了秋菊的美丽,特别是在露珠的滋润下,更显其清新脱俗。诗人通过采摘秋菊的精华,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珍视。 接着,“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诗人借饮酒来忘却世俗的忧愁,远离尘世的纷扰。这里的“忘忧物”即指酒,通过饮酒,诗人可以暂时忘却世间的烦恼,得到片刻的宁静和自在。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诗人独自饮酒,一杯接一杯,直到壶中酒尽。这里的“独尽”和“自倾”都表现出诗人的豪放不羁和自由自在。 随后,“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诗人描绘了日落时分,万物归息,鸟儿归巢的景象。这一描绘不仅为诗歌增添了生动的画面感,也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和淡泊。 尾联“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诗人在东轩下长啸高歌,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满足和自得。他觉得在这样的生活中,自己得到了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即使只是暂时拥有,也足以让他感到欣慰和满足。 整首诗以秋菊和饮酒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内心的宁静和淡泊。诗中的景物描写和诗人情感的抒发相互交融,形成了一幅清新脱俗、悠然自得的画面。

复制

译文

秋天的菊花有着美丽的色彩,沾满了露水,我摘下它的花蕾。用这让人忘却忧愁的酒,来远离我抛弃世俗的情感。即使只有我一个人饮酒,也足以尽兴,酒杯空了,壶中的酒自然就会倾倒出来。太阳落山,万物都停止了活动,归巢的鸟儿向树林飞去,发出鸣叫。我在东窗下长啸高歌,姑且享受这片刻的宁静生活。

复制

完善

注释

裛露:沾满露水。 掇:摘取。 英:花。 泛:浮起,这里指饮酒。 觞:古代盛酒的器具。 壶自倾:壶中的酒自己倾倒出来,形容饮酒自得其乐。 日入:日落。 东轩:东窗。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