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五-音频朗读
赏析
归园田居·其五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五》,通过描绘诗人在田园中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
首句“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描述了诗人独自策马而归,穿行在崎岖的山路和林间的灌木丛中,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超脱。
接下来,“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两句,诗人描绘了山涧中清澈的溪水,表达了在自然中洗涤身心、寻求宁静的渴望。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一幅清新的自然画面,也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纯洁的愿望。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诗人描述了与近邻欢聚的场景,表现出对友情和乡情的珍视。新酿的美酒、简单的菜肴,以及近邻的欢聚,都体现了田园生活的简单、纯朴和美好。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两句,诗人以日暮时分室内昏暗,用荆条代替蜡烛照明的情景,进一步描绘了田园生活的朴素和自然。这种简单的生活方式,正是诗人所向往和追求的。
最后,“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两句,诗人感叹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但转眼间又迎来了新的早晨。这既表达了对欢乐时光的珍惜,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态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田园中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脱。诗中充满了清新、自然的气息,体现了诗人追求内心宁静和纯洁的愿望,以及对生活的乐观和豁达态度。
归园田居·其五的赏析二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朴素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田园生活中的惬意与满足。诗的开头,“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表达了诗人独自归家时的复杂心情,以及归家路途的艰难。
接着,诗人描述了山涧的清澈与宁静,以及自己在山涧中洗足的情景,展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享受。
诗中的“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描绘了诗人以简单的酒食招待邻里的温馨场景,体现了诗人与乡邻间淳朴的交往和友谊。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通过对比日落后天色的昏暗与用荆薪代替蜡烛的简朴,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自然。
最后,“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表达了诗人在欢乐中的忘我,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满足。
归园田居·其五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五》,表达了他归隐田园后的恬淡生活和心境。
首联“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描绘诗人独自一人漫步归家的情景。他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穿过杂乱的灌木丛,心中带着淡淡的怅然。这种怅然,既包含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也包含了对归隐生活的期待和满足。
接下来,“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两句,描绘了诗人走到山涧旁,发现清澈的溪水可以用来洗涤双足。这里的“清且浅”不仅形容了溪水的清澈和浅浅,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清明和淡泊。他愿意用这清澈的溪水来洗涤自己的双足,也愿意用这淡泊的心境来洗涤自己的心灵。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两句,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田园生活。他过滤新酿的美酒,宰鸡设宴,邀请邻居们一起享用。这种简单而纯朴的生活,让诗人感到满足和快乐。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两句,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太阳落山,室内变得昏暗,诗人便用荆条代替蜡烛来照明。这种简单而原始的生活方式,让诗人更加贴近自然,也让他更加珍惜和享受这种宁静而恬淡的生活。
最后,“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欢聚时光的珍惜和对新一天的期待。他感到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让人不禁感到惋惜。但同时,他也知道新的一天很快就会到来,这让他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归隐田园后的日常生活和心境,展现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他追求的是一种简单而纯朴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让他感到满足和快乐。同时,他也表达了对人生和时间的深刻思考,让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译文
带着遗憾和失意,我独自拄着拐杖回家,沿着崎岖的小路,穿过草木丛生的地方。山间的溪水清澈而浅显,正好可以供我洗洗脚。我过滤出新酿的酒,用一只鸡招待邻里。太阳落山后,房间里变得昏暗,我用荆条作为柴火,代替明亮的蜡烛。欢乐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夜晚太过短暂,不知不觉中,天又亮了。
注释
怅恨:遗憾,失意。
策:拄着。
崎岖:道路不平。
榛曲:指草木丛生的小路。
濯:洗。
漉:过滤。
只鸡:指一只鸡。
近局:指邻里。
荆薪:指用荆条作为柴火。
明烛:明亮的蜡烛。
天旭: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