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

复制

完善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音频朗读

赏析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陶渊明对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他对人生、劳动和自然的深刻理解。 首联“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明确指出了人生的基本道理,即生活的根本在于衣食。这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陶渊明接下来所要阐述的。 接下来的“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则是对那些不劳作却想求得安逸之人的质疑。陶渊明认为,只有通过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生活的安宁。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两句,描述了农人在春天开始一年的劳作,一年的收获也颇为可观。这里的“常业”即指农耕,而“岁功”则是指一年的收成。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进一步描绘了农人的日常生活,他们早出晚归,辛勤劳作,背着收获的庄稼回家。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则描述了农人所处的自然环境,山中的霜露较多,气候也比平原寒冷。然而,尽管环境艰苦,农人仍需劳作。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两句,直接表达了农人的辛苦和无奈。他们知道劳作辛苦,但无法逃避这种命运。 然而,尽管辛苦,农人也有他们的乐趣和满足。“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说明虽然身体疲惫,但至少没有其他的忧患来干扰他们的生活。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则描绘了农人在劳作之余的放松和享受。他们在屋檐下洗手洗脸,然后喝上一杯酒,驱散疲劳,享受片刻的宁静。 最后,“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四句,陶渊明表达了对古代农人沮溺的敬仰和共鸣,认为他们的精神与自己相通。他希望自己能像他们一样,长久地过着这样的田园生活,即使躬耕劳作,也毫无怨言。 整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述,展现了陶渊明对人生、劳动和自然的深刻理解和热爱。他赞美了农人的勤劳和坚韧,也表达了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复制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的赏析二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开篇,表明了人的生活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而衣食是最基本的需求。诗人认为,只有通过勤劳才能获得安稳的生活,这是他的人生观。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在春天开始耕作,到了年终可以看到收获的成果。通过“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这样的日常劳作,诗人展现了自己朴实无华的田园生活。 诗中“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描绘了田园生活的艰辛,但诗人并没有抱怨,反而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辛苦,却没有其他的烦恼。这种接受并欣赏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的超然态度。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表达了诗人虽然身体疲惫,但心灵却得到了安宁。而“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则描绘了劳作后休息的惬意场景。 最后,诗人以“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结束全诗,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满足,即使身体劳作,也无怨无悔。

复制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的赏析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表达了他对简单、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和满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诗人开篇即提出人生有道可循,而衣食是生活的基础。这表达了他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 “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接下来,诗人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不经营这些基本的生活所需,又怎么能求得自己的安宁呢?这进一步强调了生活基础的重要性。 “开春理常业,岁功聊可观。”随后,诗人描述了春天开始耕作,一年的收获也颇为可观。这里展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熟悉和对农事活动的观察。 “晨出肆微勤,日入负禾还。”这两句诗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日常生活:早晨出门劳作,傍晚背着收获回家。这体现了诗人勤劳、踏实的品质。 “山中饶霜露,风气亦先寒。”这两句诗描绘了山中的自然环境,霜露较多,风气也较早寒冷。这虽然给劳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诗人并未抱怨,而是坦然接受。 “田家岂不苦?弗获辞此难。”诗人明确指出,农家生活虽然辛苦,但这是他无法逃避的。他选择接受并承担这份辛苦,显示出他的坚韧和毅力。 “四体诚乃疲,庶无异患干。”虽然身体疲惫,但诗人庆幸没有其他的忧患来干扰他。这种知足常乐的心态,是他在面对生活困境时能够保持平静和乐观的关键。 “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在劳作之余,诗人会在屋檐下清洗身体,小酌一杯以放松心情。这种简单而满足的生活,让他感到舒适和自在。 “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诗人引用古代贤人的事迹,表达了自己与他们心灵相通、志向相投的情感。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他们一样,坚守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够一直过这样的生活,即使需要亲自耕种也毫无怨言。这体现了他对简单、自给自足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复制

译文

人的生活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律,衣食是最基本的需求。如果不去努力经营,怎能求得内心的安稳?春天开始日常的农耕,到了年底,可以看到收获的成果。清晨出门投入少量的劳动,日落时背着稻谷回家。山中的霜露丰富,气候也显得格外寒冷。农家的生活难道不辛苦吗?但我不能逃避这种劳作。身体虽然疲惫,但愿没有其他的灾难。在屋檐下洗涤休息,喝一杯酒放松身心。遥想古人也有这样消沉的心情,千年之后仍能与他们的心情相通。但愿能长久地过这样的生活,亲自耕作并不是什么遗憾的事。

复制

完善

注释

归有道:遵循一定的规律。 衣食:指基本的生活需求。 孰是:这样做。 营:经营,努力。 开春:春天开始。 理常业:开始日常的农耕。 肆微勤:投入少量的劳动。 负禾:背着稻谷。 饶:丰富。 风气:气候。 弗获辞此难:不能逃避这种劳作。 四体:身体。 庶:但愿。 盥濯:洗涤。 斗酒:一杯酒。 散襟颜:放松身心。 沮溺心:消沉的心情。 千载乃相关:与古人的心情相通。 躬耕:亲自耕作。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