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刘柴桑-音频朗读
赏析
酬刘柴桑的赏析一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宁静、超脱世俗的情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诗的开篇就描绘了一个相对孤寂、人迹罕至的居住环境,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四季的更迭。这里的“四运周”指的是四季的循环往复,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超脱于尘世纷扰、不问世事的态度。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随着季节的变换,门庭前堆积了厚厚的落叶,这让诗人意识到秋天已经来临。这两句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既展现了秋天的寂寥与萧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沉思。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紧接着,诗人将视线转向庭院内外,描绘了新生的葵菜在北窗下郁郁葱葱,南方的田野里禾苗茁壮成长的景象。这两句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展现了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活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诗人自问,现在如果不及时行乐,又怎知明年是否还有这样的机会呢?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也反映了他对及时行乐、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最后两句诗,诗人决定与家人一起,在美好的日子里外出远游,享受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这不仅是对前面诗句中淡泊、超脱情怀的进一步体现,也展示了诗人积极乐观、享受生活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超脱世俗、淡泊宁静的诗人形象。他关注自然、珍惜生命,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这种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酬刘柴桑的赏析二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以“穷居寡人用”开篇,直接点明了自己隐居生活的简朴与孤独。诗人在这样的生活中,有时会忘记时间的流逝,即“时忘四运周”,四运指的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更替。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通过对门庭前落叶的观察,诗人感慨秋天的到来,也隐喻了人生的衰老与时光的流逝。“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则描绘了田园中生机勃勃的景象,葵菜茂盛,谷物茁壮,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反映了诗人对把握当下的思考,现在若不及时享乐,怎知明年是否还有机会?这种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使得诗人决定“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即带着家人和孩子,在美好的天气中去远游,享受生活。
这首诗通过对田园生活的描绘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以及对把握当下、享受生活的积极态度。
酬刘柴桑的赏析三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穷困和孤独中,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生活的乐观态度。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穷居寡人用,时忘四运周。”诗人在开篇就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穷困且少有人来访的孤独生活,同时也透露出他对于时间的流逝似乎有些遗忘,这里的“四运周”指的是四季的轮回。
“门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描绘门庭的落叶,让读者感受到秋天的到来。这里的“慨然”表达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感慨。
“新葵郁北牖,嘉穟养南畴。”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转向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北窗下新种的葵菜生长茂盛,南边的田地里的谷物也长势良好。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出他内心的乐观和豁达。
“今我不为乐,知有来岁不?”诗人接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不寻找快乐,我怎么知道明年我是否还有机会呢?这里,诗人用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即使面对困境,也要珍惜眼前的生活,寻找快乐。
“命室携童弱,良日登远游。”最后两句,诗人决定与家人一同出游,享受美好的时光。这里的“命室”指的是妻子,“童弱”指的是孩子。诗人选择在这样的日子里与家人一起出游,既是对生活的热爱,也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体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穷困和孤独中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他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即使面对困境,诗人也能从中找到快乐,珍惜与家人共度的时光,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
译文
隐居的生活让我与人交往甚少,有时会忘记四季的更替。门前的庭院落满了叶子,我感慨地知道秋天已经到了。北窗前的葵花茂盛生长,南边田地里的庄稼也长得茁壮。现在如果我不及时享乐,怎知明年是否还有机会?我吩咐家人带上孩子们,趁着这美好的天气,一起去远处游玩。
注释
穷居:指隐居的生活。
寡人用:指与人交往少。
四运周:指四季的更替。
新葵:新生长的葵花。
郁:茂盛的样子。
北牖:北窗。
嘉穟:美好的庄稼,穟指谷类植物的穗。
畴:田地。
命室:指家中的人。
童弱:指家中的孩子和身体较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