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音频朗读
赏析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的赏析一
这首词以春天雨后的景象为背景,上片“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描绘了春雨过后,残存的花朵湿润而未凋落,斜阳透过稀疏的篱笆洒落下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游蜂酿蜜窃香归。”通过游蜂采蜜归巢的生动描写,增添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下片“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则转入室内,描写了空无一人的华丽房间内,风吹动竹子发出声响,衣物在熏笼上整日散发着淡淡的香气,表现了一种孤寂和冷清的感觉。
最后“一春须有忆人时。”以词人的感慨作结,表达了在春天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总会有让人怀念和回忆的时刻,流露出对逝去时光的无限怀念。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的赏析二
这首词通过对雨后春景的细腻描绘,以及金屋、风竹、衣篝等物象的刻画,传达出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之情。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开篇两句便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雨后的春景图。雨后的红花沾满了水珠,却还未从枝头飞落,篱笆稀疏处透出了斜斜的夕阳余晖。这两句不仅描绘出了雨后春景的清新与美丽,也为整首词奠定了淡淡的哀愁基调。
“游蜂酿蜜窃香归”一句,以游蜂采蜜归来为喻,暗示了春日的繁忙与生机。然而,在这繁华的春景中,词人却感受到了孤独与思念。
下阕中,“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两句,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孤独与思念的氛围。金屋无人,风中的竹子凌乱作响,衣篝中的熏香也已燃尽,只有淡淡的余香在空气中弥漫。这两句通过描绘金屋、风竹、衣篝等物象,营造了一种冷清、孤寂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最后一句“一春须有忆人时”,点明了整首词的主旨。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也是人们容易陷入思念的季节。词人在这句词中表达了对远方之人的深深思念,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感慨。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了雨后春景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词中的物象和意象相互映衬,营造出了一种清新、淡雅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令人陶醉其中。
浣溪沙·雨过残红湿未飞的赏析三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春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雨过残红湿未飞”,开篇即描绘了一幅春雨过后,花瓣湿润而未落的画面。这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柔软与细腻。
“疏篱一带透斜晖”,接着,词人将视线转向篱笆和斜晖,描绘出夕阳透过稀疏的篱笆洒下的温暖光芒。这一景象为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暖色,但也透露出一种孤寂与落寞。
“游蜂酿蜜窃香归”,游蜂在花间采蜜,带着香气归来,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富有生活气息。但这里的“窃香归”似乎也有一丝丝的忧伤,暗示了词人内心的某种渴望与失落。
下阕开始,词人将情感转向更深的层次。“金屋无人风竹乱”,这里的“金屋”可能指的是华丽的房屋或宫殿,但此刻却空无一人,只有风中的竹影摇曳生姿。这一景象不仅描绘出了环境的清幽与孤寂,也暗示了词人内心的空虚与寂寞。
“衣篝尽日水沉微”,衣篝(即衣架)上挂着的衣物,一整天都散发着微弱的香气。这里的“水沉”可能指的是沉香,一种名贵的香料。然而,这微弱的香气却无法掩盖词人内心的寂寞与冷清。
“一春须有忆人时”,最后一句直接表达了词人的情感。春天是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季节,但词人却在这个季节里思念着某个人。这种思念之情贯穿了整个春天,使得整个季节都充满了忧伤与回忆。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并通过这些景象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波动。无论是残红、斜晖、游蜂还是金屋、风竹、衣篝,都成为了词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而最后一句“一春须有忆人时”更是直接点明了词人的情感主题,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内涵。
译文
春雨过后,残留的花朵湿润而未凋落,斜阳透过稀疏的篱笆洒落下来。采蜜的蜜蜂带着花香回家。
华丽的房间内空无一人,风吹动竹子发出声响,衣物在熏笼上整日散发着淡淡的香气。在春天这样美好的季节里,总会有让人怀念和回忆的时刻。
注释
残红:指春天即将过去时残留的花朵。
疏篱:指稀疏的篱笆。
斜晖:指斜射的阳光。
游蜂:指采蜜的蜜蜂。
金屋:指华丽的房间。
风竹:指风吹动的竹子。
衣篝:指熏笼,用来熏香衣物的器具。
水沉:指沉香,一种香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