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燎沉香-音频朗读
赏析
苏幕遮·燎沉香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作品,名为《苏幕遮·燎沉香》。全词写景状物,围绕夏日荷塘的景色,以隐喻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词的上片主要描绘了一幅夏日清晨雨后的荷塘图。开篇“燎沉香,消溽暑”两句,词人用点燃沉香来驱除潮湿的暑气,表现出夏日特有的沉闷和潮湿。接着“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两句,词人通过鸟雀的欢叫和窥视檐下的动作,巧妙地烘托出雨过天晴后的清新和宁静。然后“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三句,词人描绘了荷叶上的水珠在阳光下逐渐蒸发,水面上的荷叶清亮圆润,风中的荷花随风轻轻摇曳,犹如仙子翩翩起舞,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词的下片转而抒发词人的思乡之情。“故乡遥,何日去”两句,词人直接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渴望回归的心情。接着“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词人点明了自己的故乡和长久漂泊在外的现状,进一步突出了思乡之情。最后“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三句,词人想象着故乡的渔郎是否也在思念他,他梦中驾着小舟回到了故乡的荷花塘,与渔郎相聚,表现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向往。
整首词以写景为主,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人通过对夏日荷塘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内心的思乡之情,使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深深的情感。
苏幕遮·燎沉香的赏析二
上阕以“燎沉香,消溽暑”开篇,描绘了词人夏日燎沉香以驱除潮湿和暑气的情景。“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表现了清晨鸟雀的活跃,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生动的氛围。“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后初晴的景色,荷叶上的水珠在朝阳下显得格外清新。
下阕转入对故乡的思念,“故乡遥,何日去?”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归去的心情。“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进一步强调了词人远离家乡,长期在异乡漂泊的状态。“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则通过想象渔郎划着小舟的情景,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生活的向往和对归乡的渴望。
苏幕遮·燎沉香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题为《苏幕遮·燎沉香》。全词写景状物,围绕夏日荷塘的景色展开,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抒发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上片主要写景,词人通过对沉香、鸟雀、初阳、荷叶、荷花等意象的描绘,勾勒出一幅清新明丽的夏日荷塘图。首句“燎沉香,消溽暑”即点明了时令和词人消暑的方式,沉香被点燃,烟雾缭绕,仿佛可以消散夏日的炎热。接着“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一句,通过鸟雀的欢叫和窥檐的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清晨的宁静和生机。然后词人转向对荷叶荷花的描绘,“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初升的太阳将荷叶上残留的雨滴晒干,水面清澈圆润,荷花在风中摇曳生姿,一幅美丽的夏日荷塘图跃然纸上。
下片则由景入情,词人由眼前的荷花联想到故乡的荷花,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词人感叹故乡遥远,不知何时才能归去,自己虽然住在吴门,但长久以来都在外地漂泊。接着“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三句,词人想象故乡的渔郎是否还在想念自己,自己则梦中驾着小舟,划入荷花深处,与故乡的亲人团聚。这里词人将实景与虚景相结合,虚实相生,既表达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又增添了词的艺术魅力。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描绘夏日荷塘的美景和词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词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译文
焚烧沉香,以驱除潮湿的暑气。清晨,鸟雀在屋檐下欢快地鸣叫。雨后的树叶上,初升的太阳晒干了隔夜的雨珠,水面上的荷叶显得格外清新圆润,随风摇曳。
遥远的故乡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去?我家本在苏州一带,却长期在长安漂泊。五月时节,故乡的渔郎是否还会想起我?我梦想着自己划着一叶轻舟,进入那荷花盛开的水边。
注释
燎沉香:焚烧沉香,以驱除潮湿和暑气。
溽暑:潮湿的暑气。
侵晓:清晨。
窥檐语:指鸟雀在屋檐下鸣叫。
宿雨:隔夜的雨。
风荷举:指风吹动荷叶。
吴门:指苏州一带。
长安:指当时的都城,今天的西安。
渔郎:指打渔的青年。
楫:船桨。
芙蓉浦:指荷花盛开的水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