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复制

完善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音频朗读

赏析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描绘春日景象并带有淡淡哀愁的诗词。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开篇两句描绘了一个晴朗的春日景象,碧空如洗,晴空万里,而楼前的芳草萋萋,仿佛一直延伸到天际。这种景象虽然美丽,但也隐含着一种空旷和寂寥。 “劝君莫上最高梯。”这一句转折,以劝诫的口吻,提醒人们不要登上最高处。这里的“最高梯”可能是指高楼的最顶层,也可能是指人生的某种高度或境界。作者可能是在暗示,站在高处虽然能看得更远,但也可能更加孤独,更加难以承受生活的压力和困扰。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两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新笋已经长成了堂下的竹子,而落花则被燕子衔去筑巢。这种自然的景象,既展现了生命的生长和繁衍,也暗示了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忍听林表杜鹃啼。”最后一句以杜鹃的啼声作为结尾,杜鹃的啼声在中国诗词中常常象征着哀愁和离别。这里,作者以杜鹃的啼声作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哀愁和无奈。他可能在感慨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也可能在表达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自然的变迁,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时间的深深感慨。他的笔触细腻而深情,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无奈。

复制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的赏析二
这首词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上片“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描绘了词人站在楼上远望,看到晴朗的天空和楼下延伸至天边的青青芳草,营造出一种开阔而美丽的视野。 “劝君莫上最高梯。”则是词人对他人的劝告,不要登上楼的最高层,可能是因为楼高风大,或者高处不胜寒,也隐含着不要过于追求名利地位的意味。 下片“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通过对新长出的竹笋和落花归入泥土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暗喻了美好事物的易逝和生命的轮回。 最后“忍听林表杜鹃啼。”以杜鹃的啼声作结,杜鹃的叫声在传统文化中常常与春天和思念相关联,词人用“忍听”二字,表达了对春天景色的留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复制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充满了深意的诗词,通过描绘楼上楼前的景色和诗人的心境,传达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劝诫。 “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这两句描绘了楼上宽广的视野和楼前连绵不绝的芳草,构成了一幅宁静而辽远的画面。诗人通过写景,为读者营造了一种高远而宁静的氛围。 “劝君莫上最高梯。”这里的“最高梯”可能是指楼中的最高处,也可能是一种象征,代表着更高的境界或追求。诗人劝诫读者(或自己)不要追求过高的目标或境界,因为高处不胜寒,过于追求可能会带来孤独和寂寞。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这两句诗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变迁。新笋已经长成了堂下的竹子,而落花则已经化为了燕巢的泥土。这些自然现象都暗示着时间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无常和时光易逝的感慨。 “忍听林表杜鹃啼。”最后一句诗,诗人用杜鹃的啼声来衬托自己的心境。杜鹃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哀怨和离别,它的啼声常常让人心生悲戚。诗人用“忍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无奈,他无法忍受这种离别和哀怨的情绪,但又无法逃避。 整首诗通过写景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离别、哀怨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追求过高境界或目标的劝诫,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人、眼前事,不要过于追求虚无的东西。

复制

译文

站在楼上,晴朗的天空四周一片碧蓝,楼下的青草一直延伸到天边。我劝你不要登上楼的最高层。 新长出的竹笋已经长成了堂下的竹子,落花都化作了燕子筑巢的泥土。我不忍心听到林梢杜鹃的啼声,它似乎在诉说着春天的结束和时光的流逝。

复制

完善

注释

晴天碧四垂:指晴朗的天空,四周一片碧蓝。 芳草接天涯:指楼下的青草一直延伸到天边。 新笋:指新长出的竹笋。 林表:指林梢。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