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秋思-音频朗读
赏析
蝶恋花·秋思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作品,题为《蝶恋花·早行》。全词通过描绘清晨离别时的情景,表达了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和对恋人的不舍之情。
上片开篇即点明时间与环境,“月皎惊乌栖不定”,词人描绘出月亮明亮,惊醒了树上的乌鸦,使它们栖息不定。接着,“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更漏将尽,天将破晓,词人听到井边辘轳的转动声,暗示着清晨的忙碌和离别在即。“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词人被唤醒,两眸清澈明亮,但心中的离愁使他泪流满面,枕上的红绵也被泪水浸湿,透出一股寒意。
下片进一步描绘离别的情景,“执手霜风吹鬓影”,词人与恋人执手相别,秋风中,鬓影摇曳,更添离别的伤感。“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词人内心充满不舍,去意徊徨,而离别的话语更是愁苦难言。最后,“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词人抬头望去,只见楼上阑干处,北斗星横斜,天寒露重,而恋人已经远去,只剩下远处传来的鸡鸣声与之相应。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词人通过对清晨离别情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恋人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各种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全词既具有画面感又具有情感深度,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蝶恋花·秋思的赏析二
上阕以“月皎惊乌栖不定”开篇,描绘了一个明亮的月夜,皎洁的月光惊扰了乌鸦的栖息,营造出一种不安的氛围。“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通过对夜晚即将结束时的更漏声和辘轳声的描写,传达了时间流逝的紧迫感。“唤起两眸清炯炯”表现了词人被唤起时的清醒和期待。“泪花落枕红绵冷”则通过泪水和冷枕的描写,表达了离别时的悲伤和无奈。
下阕“执手霜风吹鬓影”描绘了词人与爱人执手相看,霜风中吹动着鬓发,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凄凉。“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直接表达了离别时的犹豫和不舍,以及离别话语的沉重。“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通过楼上的阑干、北斗星的斗柄、寒冷的露水和远处的鸡鸣,营造了一种孤独和遥远的意境,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悲伤。
蝶恋花·秋思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北宋词人周邦彦的作品,题为《蝶恋花·早行》。全词以白描的手法,将早行者的离情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清丽,情真意切,凄婉动人。
上片写别前。开篇三句写别前之景,将时间由深夜引向将晓。“月皎惊乌栖不定”,写的是深夜,月光皎洁明亮,栖鸦惊动不安。一个“惊”字,极为传神地写出了月光之明亮。“更漏将残,辘轳牵金井”,写天将破晓时城外的景象。更漏将尽,天色欲明,远处传来辘轳带动汲水的响声,像是从金井上传出一般。词人在这里以城外“辘轳”之声衬托出城内之寂静,表现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绵冷”,写别前之人。一声声辘轳声,惊醒了离别之人,她立刻起身,那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但泪水却抑制不住地流下来,滴落在枕边的红绵之上,让红绵都感到了冷意。这两句以“唤起”为纽带,将人由景中引出,生动地写出了离别者被唤起时惊恐、悲伤的情态。
下片写别时、别后。换头三句写别时依依不舍之情。“执手霜风吹鬓影”,两人手拉着手儿,相互道别,那萧瑟的秋风吹拂着两人的鬓发,也吹拂着两颗离别的心。“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离别之际,两人心中都充满了彷徨和不舍,那告别的话语,让人愁肠百结,难以入耳。
“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写别后之景,兼抒别后之情。离别之后,词人独自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只见北斗横斜,天色渐明,但心中的离愁却如晨露般寒冷而沉重。远方的人已经离去,只剩下词人独自面对这空旷的天地,心中满是孤寂和无奈。这时,远处传来鸡鸣之声,仿佛在回应着词人的心声,更增添了一份凄凉和感伤。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清丽,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早行者的离情别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词人还巧妙地运用环境描写和人物情态的刻画,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感伤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扰了乌鸦,使它们无法安定栖息。夜晚即将结束,辘轳的声音从金色的井边传来。这声音唤起了我,两眼清澈明亮。枕边的泪花已经冷却,落在红色的棉枕上。
我们手拉手,霜风中吹动着你的鬓发。你离去的意图犹豫不决,离别的话语让人感到沉重,难以说出。楼上的栏杆横对着北斗星的斗柄,寒露中,你的身影渐行渐远,远处的鸡鸣此起彼伏。
注释
月皎:月光皎洁。
惊乌:惊扰乌鸦。
更漏:古代计时工具,指夜晚即将结束。
辘轳:井上的吊水工具。
金井:井的美称。
清炯炯:形容眼睛明亮。
红绵:红色的棉絮,这里指枕头。
执手:手拉手。
霜风:寒冷的风。
鬓影:鬓发的影子。
徊徨:犹豫不决。
阑干:栏杆。
斗柄:北斗星的斗柄部分。
露寒:露水寒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