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其七-音频朗读
赏析
浪淘沙·其七的赏析一
这首诗描绘了八月江海波涛的壮观景象。诗人以“八月涛声吼地来”开篇,形象地表现了波涛的声势和力量。接着,“头高数丈触山回”进一步描绘了波涛的高耸和撞击山崖的壮观场景。而“须臾却入海门去”则表现了波涛的迅疾和变化无常,最后“卷起沙堆似雪堆”以雪堆比喻沙堆,形象地描绘了波涛卷起沙石的景象。
浪淘沙·其七的赏析二
刘禹锡的这首诗通过对江海波涛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界的壮丽和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中的“八月涛声吼地来”不仅表现了波涛的声势,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界力量的赞叹。而“须臾却入海门去”则体现了诗人对波涛变化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不可预测的敬畏。
浪淘沙·其七的赏析三
从这首诗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江海波涛的壮观,还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诗中的“八月涛声吼地来”和“头高数丈触山回”展现了波涛的壮丽和力量,而“须臾却入海门去”和“卷起沙堆似雪堆”则表现了波涛的迅疾和变幻,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深刻认识。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敬畏。
译文
八月的波涛声势浩大地怒吼而来,波峰高达数丈撞击山崖后回旋。
瞬间又突然涌入海口,卷起的沙石堆积如雪。
注释
八月:指农历八月,通常为秋季,是江海波涛最为壮观的时期。
涛声:指波涛的声音。
吼地来:形容波涛声势浩大,如同怒吼一般。
头高数丈:形容波涛高耸,数丈即数倍于一人的身高。
触山回:波涛撞击山崖后回旋。
须臾:形容时间极短,瞬间。
却入:突然进入。
海门:指海口,即江海交汇之处。
卷起:指波涛卷起的沙石。
沙堆:指沙石堆积成的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