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音频朗读
赏析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的赏析一
这首诗是刘禹锡在被再次任命为连州刺史时,与柳宗元分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刘禹锡对柳宗元的敬仰之情,以及两人深厚的友情。诗中通过“同赴召”和“千里又分歧”反映了他们共同经历的坎坷和分别的无奈。“重临事异黄丞相”和“三黜名惭柳士师”则表达了刘禹锡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反思和对柳宗元的尊敬。最后两句“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则描绘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的赏析二
这首诗通过刘禹锡的个人经历,展现了唐代文人的坎坷命运和对友情的珍视。诗中的“渡湘千里又分歧”和“三黜名惭柳士师”反映了诗人在政治斗争中的无奈和挫折。同时,“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切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展现了刘禹锡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情的珍视。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的赏析三
刘禹锡的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柳宗元的敬意,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在政治斗争中的艰难处境。诗中的“重临事异黄丞相”和“三黜名惭柳士师”通过对比黄霸和柳宗元,展现了诗人对政治生涯的感慨。而“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忧愁和对友人的思念。最后,“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以桂江和连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是刘禹锡诗歌创作中的佳作。
译文
我们一同被朝廷召回,渡过湘江,千里迢迢又各自分道扬镳。
再次来到此地,事情已经和黄霸丞相那时不同,
三次被贬的我,感到羞愧,比不上柳宗元的名声。
我的目光随着南飞的大雁一起消失,
心中忧愁正遇上猿猴的悲鸣。
桂江向东流过连绵的山脉,
我们彼此相望,我在这里长吟,心中充满了思念。
注释
国:指朝廷。
同赴召:一起被朝廷召见。
渡湘:渡过湘江。
千里:形容距离遥远。
分歧:分别,不同方向。
重临:再次来到。
事异:事情变得不同。
黄丞相:黄霸,西汉名臣,曾任丞相。
三黜:三次被贬。
名惭:感到羞愧。
柳士师:柳宗元,唐代文学家,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归目:归心似箭的目光。
回雁:南飞的大雁。
愁肠:忧愁的心情。
断猿:猿猴的悲鸣。
桂江:指桂水,即今广西的漓江。
东过:向东流过。
连山:连绵的山脉。
相望:彼此相望。
长吟:长时间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