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音频朗读
赏析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的作品,名为《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表达了对离别的哀怨和对故园的思念。以下是对每一句词的详细解释: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词人开篇即问,为什么轻易地离别?要知道,一年之中,月亮能圆满几次呢?这里用月亮的圆满来比喻人的团圆,词人借此表达了对离别的深深哀怨。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接着,词人描绘了一幅春天杨柳如丝的景象,但这也正是故园春将尽的时候。这里的“杨柳乍如丝”既是对春天景色的描绘,也暗含了离别的情绪,因为杨柳在古代常被视为离别的象征。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下片开头,词人再次表达了对故园的思念,但“春归归不得”,即使春天回归,词人自己却无法回到故园。这里的“两桨松花隔”形象地描绘了词人被松花江阻隔,无法回到故园的情景。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最后两句,词人通过“旧事逐寒潮”和“啼鹃恨未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痛苦和思念。过去的往事随着寒潮的退去而逐渐消逝,但内心的痛苦和思念却如同啼鹃的悲鸣,始终无法消除。
整体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离别的哀怨,表达了词人对故园的深深思念和无法归去的痛苦。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内心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对离别的无奈。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的赏析二
在这首诗中,以“问君何事轻离别”开篇,用提问的方式表达了对离别的不舍和对团圆时刻的珍惜。“一年能几团圆月”进一步强调了团圆时刻的难得,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对家人团聚时光的渴望。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描绘了春天即将过去时的景象,杨柳细长如丝,春天的美景即将消逝,这不仅描绘了季节的更迭,也暗喻了词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表达了词人归乡不得的无奈,春天可以回到大地,但词人自己却因各种原因无法回到故乡。“两桨松花隔”可能指的是旅途中的松花江,象征着词人与故乡之间的距离。
最后,“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中,“旧事”指的是过去的记忆,“寒潮”指寒冷的潮水,“啼鹃”是杜鹃鸟的啼声,常被用来象征离别的悲哀。词人通过这些意象,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和对离别之痛的深刻感受。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词,表达了词人对故园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无法归去的无奈和遗憾。下面是对这首词的逐句解释: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这两句词开篇即提出了疑问,词人问对方为何轻易地选择离别,因为一年之中能够团圆的时光就如同那圆满的明月,是极其有限的。这里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词人对于离别的不解和惋惜。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这两句词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杨柳刚刚发芽,如同细丝一般。然而,这美好的春光却是在故园即将消逝的时候。词人借景抒情,用杨柳和春天的消逝来象征自己和故园、亲人的分离,表达了内心的感伤。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这两句词继续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词人表达了自己即使春天已经归来,但因为松花江水的阻隔,自己仍然无法回到故园。这里的“两桨松花隔”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宽广和阻碍,使得词人无法逾越,进一步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无奈和苦闷。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最后两句词,词人将思绪拉回到过去,那些和故园、亲人有关的往事如同被寒潮带走的落叶一般,一去不复返。同时,词人又听到了杜鹃鸟的悲啼声,这悲啼声仿佛也在诉说着自己的遗憾和悔恨,使得词人内心的痛苦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离别的情感以及杜鹃鸟的悲啼,表达了词人对故园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以及无法归去的无奈和遗憾。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离别之作。
译文
问一声你为何轻易地离别,一年中能有几次月圆人团圆的时刻?杨柳刚刚长出柔软的枝条,就像丝线一样,而故乡的春天已经结束了。
春天过去了,我却不能随之归去,相隔着松花江,只能划着双桨。旧日的往事随着寒冷的潮水逐渐消逝,杜鹃鸟的啼声中,我的遗憾和怨恨却未曾减少。
注释
轻离别:轻易地分别。
团圆月:指满月,常象征家人团聚。
乍如丝:形容杨柳的细长柔软。
故园:指故乡。
春归:春天的结束。
两桨:指划船的动作。
松花:可能指松花江,也用来形容江水如松花般碧绿。
逐寒潮:随着寒冷的潮水流逝。
啼鹃:杜鹃鸟的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