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音频朗读
赏析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优美的回文诗,通过巧妙的文字排列,使得诗句无论正读还是倒读,都能形成通顺、有意境的诗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首联“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描绘了一个寒冷的冬日,窗外雾气弥漫,与遥远的天际相接,形成一片朦胧的景象。而室内,窗户也因寒冷而结雾,与窗外的雾气相映成趣。这两句诗通过“雾窗”与“遥天暮”的对比,营造了一种既朦胧又深远的意境。
颔联“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则进一步描绘了窗外的景象。花瓣随风飘落,同时乌鸦在枝头啼叫,而乌鸦的啼叫声又似乎与落花的声响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凄美的画面。这两句诗以动衬静,通过乌鸦的啼叫和落花的声响,增强了诗句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颈联“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将视线从窗外转回到室内。这里描绘了一位女子,她身着罗衣,袖子低垂,显得身形瘦弱。而她的瘦弱身影又映照在罗衣上,形成了一种凄凉的美感。这两句诗通过对女子形象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诗中的感伤氛围。
尾联“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则将视角再次拉回到窗外。这里的风仿佛成了剪刀,轻轻剪下一丝红色的花瓣,而红色的花瓣又随风飘舞,仿佛被风翦断一般。这两句诗以“风”和“红丝”为媒介,将室内外的景象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既和谐又统一的画面。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回文的形式展现了冬日里室内外的萧瑟景象和女子的孤独与感伤。通过巧妙的文字排列和意象营造,使得整首诗既富有诗意又富有音乐性,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的赏析二
在这首诗中,以“雾窗寒对遥天暮”开篇,描绘了一种朦胧而凄冷的景象,雾气笼罩着窗户,诗人在寒意中远眺天边的暮色。接着,“暮天遥对寒窗雾”为回文,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描绘了相同的景象,暮色中的天际与窗上的雾气相映成趣。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两句通过花的凋零和乌鸦的啼叫,传达了一种凄凉和萧索的氛围。这两句也是回文,正读和反读都成句子,表现了诗人对周而复始的自然景象的感慨。
最后,“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和“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继续使用了回文的技巧,通过衣袖的摆动和风中飘动的红色丝线,形象地描绘了风的细微和动态,同时也可能隐喻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波动。
菩萨蛮·雾窗寒对遥天暮的赏析三
这是一首精美的回文诗,其特点在于诗句的词语或句子可以前后颠倒而读,且意义不变或相对独立。这种诗歌形式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独特的艺术构思。
首先,从整体上解读这首诗,它描绘了一个寒窗雾天的夜晚,窗外落花与啼鸦相映成趣,室内则是一位清瘦的女子,她的身影在袖罗中若隐若现。同时,诗句中巧妙地将风、红丝等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一种既清冷又凄美的意境。
具体来看:
“雾窗寒对遥天暮,暮天遥对寒窗雾。”这两句描绘了夜晚的雾气和寒冷的窗户,远处的天空已经暮色沉沉,而寒冷的窗户则正对着远方的暮色。这两句诗通过“雾窗”和“暮天”的对照,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冷的氛围。
“花落正啼鸦,鸦啼正落花。”这两句诗则通过落花和啼鸦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清冷和凄美的意境。花落与啼鸦的声音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一种无言的哀愁。
“袖罗垂影瘦,瘦影垂罗袖。”这两句诗将视角从窗外拉回到室内,描绘了女子的身影。她的身影在袖罗中若隐若现,显得非常清瘦。这里的“瘦影”既是对女子形象的描绘,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凄凉。
“风翦一丝红,红丝一翦风。”最后两句诗则通过风和红丝的描写,将整首诗推向了高潮。风中的红丝仿佛被剪断一般,而红丝也似乎在风中被剪开。这里的“风翦”和“一翦风”既表达了风的力度和速度,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巧妙的回文形式,将窗外的景色和室内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清冷又凄美的意境。同时,诗句中的每一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和排列,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富有节奏感。
译文
在雾蒙蒙的窗户旁,我感受着寒冷,面对着远方的日暮。遥远的天际和傍晚,对着我窗上的雾气和寒冷。
花瓣正在飘落,恰逢乌鸦啼叫,乌鸦正在啼叫,恰逢花瓣飘落。
丝绸的衣袖垂下,映出瘦长的影子,瘦长的影子垂在丝绸的衣袖上。
风剪断了一丝红色,红色的丝线被风剪断。
注释
雾窗:被雾气笼罩的窗户。
寒对:在寒冷中面对。
遥天暮:遥远的天际和傍晚时分。
啼鸦:啼叫的乌鸦。
罗袖:丝绸的衣袖。
翦:剪,这里指风像剪刀一样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