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复制

完善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音频朗读

赏析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赏析一
这首词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中的一段,但实际上你提供的这一段是描述西湖美景的另一种风貌,不同于原词的主题。这段词通过对西湖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其宁静、美丽的景象。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这几句词首先以“轻舟短棹”作为起笔,突出了西湖的宁静与和谐。接着,用“绿水逶迤”形容湖水的清澈与流动之美,而“芳草长堤”则描绘了湖边长堤上青草的茂盛,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机。最后,“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以听觉的方式描绘出西湖上隐隐传来的笙歌之声,更增添了几分雅致与悠闲。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几句词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其中,“无风水面琉璃滑”以比喻的方式,形容了湖面的平静与清澈,就像一块琉璃一般。而“不觉船移”则表达了词人沉浸在这美景中,连船的移动都没有察觉。接着,“微动涟漪”一句,以动态的描写打破了之前的静态美,湖面上的涟漪微动,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几分生动。最后,“惊起沙禽掠岸飞”一句,以沙禽的惊飞作为结尾,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这首词通过对西湖美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其宁静、美丽、生动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

复制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赏析二
景色描写:词的上片通过“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描绘了西湖水面的宁静和绿水的柔美,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湖光山色画面。 动态与静态结合:在“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中,既有静态的“芳草长堤”,又有动态的“隐隐笙歌”,动静结合,使得整个景色更加生动。 细节描写:下片的“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了水面的平静和船行的轻盈,给人以宁静愉悦的感受。 自然和谐:在“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中,通过涟漪和沙禽的动态,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生动。

复制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名为《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全词描绘了春日里西湖的宁静美景和词人悠然自得的情态,表达了他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这几句描述了词人乘坐轻舟在西湖上畅游的情景。西湖的水面碧波荡漾,长堤上芳草青青,词人沉浸在这美好的景色中,耳边不时传来悠扬的笙歌,令人心旷神怡。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这几句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宁静与美丽。水面上没有一丝风,水面光滑如琉璃,词人乘坐的轻舟在水面上滑行,仿佛感觉不到船的移动。突然,水面上泛起微微的涟漪,原来是沙洲上的水鸟被惊起,它们掠过湖岸,飞向远方。这一动一静之间,更增添了西湖的韵味。 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词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词中也透露出词人悠然自得、超然物外的心态,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词人的情怀和心境。

复制

译文

乘坐着轻便的小船,用短桨划动,西湖的景色多么美好,碧绿的湖水曲折流淌。长长的堤岸上芳草萋萋,到处都伴随着隐约的笙歌声,随风飘荡。 湖面上没有风,水平如镜,光滑如同琉璃一般,不知不觉中,船儿已轻轻移动。水面上微风吹起的涟漪,惊动了水边的禽鸟,它们掠过湖岸飞翔而去。

复制

完善

注释

轻舟短棹:小船和短桨。 西湖:指杭州的西湖。 绿水逶迤:形容水面碧绿,曲折蜿蜒。 芳草长堤:指长满花草的堤岸。 隐隐:隐约、不清晰。 笙歌:指吹笙唱歌。 琉璃:一种光滑透明的物质,这里比喻水面光滑如琉璃。 涟漪:水面的小波纹。 沙禽:指在水边沙地生活的禽鸟。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