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花似伊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复制

完善

长相思·花似伊-音频朗读

赏析

长相思·花似伊的赏析一
这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古诗词,虽然无法确定确切的作者和朝代,但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这里的“伊”可以理解为“你”,也可以理解为“那个人”。诗人用花和柳作为比喻,描绘出青春的美好与短暂,同时也暗示了离别的悲伤。花和柳都如此美丽,但青春易逝,人也难免要面对离别。在这离别的时刻,低头双泪垂,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不舍。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诗人将视野从眼前的花柳转向广阔的长江,通过长江的东流和西去,暗喻了离人的分别和遥远的距离。两岸的鸳鸯各自飞翔,象征着离人的孤独和无助。最后一句“相逢知几时”更是表达了诗人对重逢的渴望和对未来的不确定。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哀愁和不舍,同时也反映了人生无常、青春易逝的普遍情感。这样的诗歌,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复制

长相思·花似伊的赏析二
自然与情感的对比:词的开篇“花似伊,柳似伊”通过花和柳的美丽比喻所思之人,然后“花柳青春人别离”转折到别离的主题,形成了自然之美与人的哀愁之间的鲜明对比。 情感的深化:“低头双泪垂”直接表达了因离别而产生的悲伤情感,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内心的痛苦。 空间的扩展:“长江东,长江西”通过长江东流西流的描写,扩大了词的空间范围,也象征着离别的遥远。 象征与期盼:“两岸鸳鸯两处飞”以鸳鸯比喻恋人,两处飞则暗示分离,表达了对恋人的思念和对团圆的渴望。 哲理的思考:“相逢知几时”最后以一个问句结束,表达了对未来能否相逢的不确定性,以及对命运的无奈。

复制

长相思·花似伊的赏析三
这首词是宋代欧阳修的《长相思·花似伊》,以女子的口吻述说伤离怀旧之情。全词以花柳喻人,上片抒写自己对伊人的思念,下片通过对长江两岸鸳鸯两处飞舞的描绘,倾吐与所爱的人远隔千里、难得相见的感伤与怅惘。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这里,花、柳无疑是美好而灵动的女子的化身,伊人就其容貌而言,美如花,媚如柳。花柳正值青春之际,人却要别离,伤心人眼中的花柳,也为之黯然失色。此词的开头几句,便让人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伤感之情。 “低头双泪垂。”这一句更是直接描绘出女子的悲伤与无奈。她低头垂泪,心中充满了对离别之人的思念与不舍。 “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这几句,词人借长江两岸鸳鸯双飞之景,反衬自己与所爱的人天各一方的相思之苦。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它们成双成对,相亲相爱,而词人却与所爱的人分隔两地,无法相见,这种痛苦与无奈,更是让人感同身受。 “相逢知几时。”这一句是女子对未来的期盼与无奈。她不知道何时能与所爱的人再次相逢,只能将这份期盼与无奈深藏在心底。 整首词情感真挚,语言流畅,通过借景抒情的手法,将女子的伤感与无奈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花、柳、鸳鸯等意象,使得整首词充满了诗意与美感。

复制

译文

花儿宛如你一样美丽,柳树也像你那样婀娜。在这花儿盛开、柳树葱茏的青春时光里,我们却要别离。我不禁低下头,两行泪水默默流淌。 长江的水啊向东流去,长江的水啊向西流去。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翔。不知道什么时候我们才能再次相逢。

复制

完善

注释

伊:指词人所思之人。 别离:分别,离别。 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流,这里泛指大河。 鸳鸯:一种水鸟,常比喻夫妻或恋人。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