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亥杂诗·其五-音频朗读
赏析
己亥杂诗·其五的赏析一
这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浩荡离愁白日斜”: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心中深深的离愁,就像那浩荡的江河一样,无边无际。同时,也表达了时间的流逝,白日已经斜下,暗示着诗人即将离开,开始他的旅程或离别。
“吟鞭东指即天涯”:诗人骑马向东而去,吟咏着自己的诗篇,指向那无尽的天涯。这里,“吟鞭”是诗人自况,表示他一边吟诗一边赶路,而“东指即天涯”则表达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落红不是无情物”:这里的“落红”指的是落花,诗人以此比喻那些离去的、消逝的事物。他强调,这些看似无情的事物,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无情。
“化作春泥更护花”:这句诗是前一句的延续,诗人说,这些落花虽然凋谢了,但它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化作春泥,滋养着新的花朵,使它们生长得更加茂盛。这里,诗人用落花比喻那些已经离开的人或事,表达了他们虽然离去,但他们的精神和影响依然存在,仍在默默地支持和保护着后来者。
整首诗以离愁为背景,通过描绘落花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离别的深深思考。他告诉我们,虽然人生充满了离别和失落,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失落背后的价值,因为它们都在以某种方式滋养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己亥杂诗·其五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年)所作的组诗中的一首。龚自珍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诗人和改革家。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前途的迷茫。诗中“浩荡离愁白日斜”描绘了诗人离别时的愁绪和时间的流逝,而“吟鞭东指即天涯”则表达了诗人远行的决绝和对未知前途的无限想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则寄托了诗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像落花化作春泥一样,为后来者提供养分的高尚情操。
己亥杂诗·其五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时的心情。他感到离愁如同江河般浩荡,绵延不绝。同时,夕阳西下,给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凄凉和感伤。诗人手持马鞭,向东边指去,那里是他将要前往的远方,仿佛已经触及了天地的尽头。这种描绘,既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愁绪,也展现了他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和期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两句诗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和感悟。他观察到,虽然落花已经凋谢,但它们并不是无情的。相反,它们化作春泥,为来年的花朵提供了养分和庇护。这种生命的循环和转化,使诗人深感自然界的伟大和生命的顽强。同时,他也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情厚意,即使自己离开了京城,也依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就如同落花化作春泥,继续守护着花朵一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离愁和落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离别和生命的深刻感悟。他将自己的情感与大自然的规律相结合,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理和诗意。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龚自珍的爱国精神和人民情怀,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和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憧憬。
译文
离别的愁绪如同广阔的江水,太阳西斜,时间悄然流逝。我吟咏着诗句,手中的马鞭指向东方,仿佛指向了天的尽头。那些凋落的花瓣并非无情之物,它们化作春天的泥土,更加滋养着新生的花。
注释
浩荡:广阔深远。
离愁:离别的愁绪。
白日斜:太阳西斜,比喻时间流逝。
吟鞭:古代诗人吟咏时常以鞭梢轻拂,此处指诗人的吟咏。
东指:指向东方。
天涯:天边,极远的地方。
落红:指凋落的花瓣。
春泥:春天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