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感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复制

完善

漫感-音频朗读

赏析

漫感的赏析一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己从军生涯的回顾和对时代变迁的感慨。首句“绝域从军计惘然”表达了诗人对于从军边疆的迷茫和无奈,暗示了诗人对于个人命运的无力感。第二句“东南幽恨满词笺”则描绘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愁和对东南地区(可能指诗人的故乡或心之所系之地)的思念。后两句“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则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总结,箫与剑分别代表文才与武艺,诗人以此表明自己文武双全,却未能实现抱负,反而背上了“狂名”,即虚名或不实之名,表达了对虚度光阴的遗憾。

复制

漫感的赏析二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漫感》,表达了他对于从军壮志未酬的惘然与对东南局势的深深忧虑。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解释: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开篇两句,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他对于从军边疆、保家卫国的壮志未能实现的惘然和遗憾。他本有从军边疆、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使他深感惘然。同时,他对东南沿海一带的外患也深感忧虑,这种深深的忧虑和愤恨充满了他的诗篇。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表达了他的人生态度和对过去的反思。他的一生,就是诗与剑的生涯,他既想以诗抒发情怀,又想以剑保家卫国。然而,十五年过去了,他却未能实现这些愿望,反而辜负了自己的“狂士”之名。这里的“狂士”之名,既是他对自己的自信,也是他对社会、对国家的期望。然而,现实的残酷让他深感失望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于从军壮志未酬的惘然、对东南局势的深深忧虑以及对过去的反思和自责。他渴望为国家、为民族做出贡献,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他的诗篇充满了深深的忧愤和无奈,但也体现了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深深忧虑和热爱。

复制

漫感的赏析三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龚自珍的《漫感》,通过描述个人的壮志未酬和国家的内忧外患,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忧国忧民之情。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这两句诗开篇即表达了诗人对从军疆场的壮志难酬的怅惘之情。他渴望建功立业,但现实却让他感到迷茫和无助。同时,他对东南沿海的形势也充满了忧虑,这种情感被他倾注在了诗词之中,使得他的词笺上充满了幽恨。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的志向和遭遇。他原本期望以诗剑为伴,度过一生,但十五年过去了,他却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反而白白辜负了“狂士”的声名。这里的“一箫一剑”象征着诗人的文才和武略,而“平生意”则表达了他一生的志向和追求。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诗人通过个人的遭遇和感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他渴望为国家效力,但现实却让他感到无力。他的词笺上充满了对国家的忧虑和对自己的无奈,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同时,这首诗也展现了诗人的才华和志向,他希望能够以诗剑为伴,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现实却让他感到失望和迷茫。

复制

译文

在边疆从军的计划让人感到茫然,对东南的思念和遗憾填满了我的诗词。我一生以箫剑为伴,文武双全,却空有这狂放的名声十五年。

复制

完善

注释

绝域:指边疆遥远之地。 从军:参军。 计惘然:形容计划或打算感到迷茫或失落。 幽恨:深藏的遗憾或怨恨。 词笺:写有诗词的纸,这里指诗人的诗词作品。 箫: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来象征文人的文才。 剑:古代的兵器,常用来象征武士的武艺。 平生:一生,平素。 负:背负,这里可以理解为“空有”或“辜负”。 狂名:虚名,不实的名声。

复制

完善

完善
*
邮箱:
*
完善建议: